音频“虚拟低音”技术之研究、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媒体音频领域,设备的便捷化、低成本化与消费者对音质不断提升的要求之间构成了鲜明的矛盾。低音表现力是音质的重要方面,而传统上好的低音响应要求大体积、高成本的扬声器。普通的解决方案,如简单的低频增益提升或扬声器频率补偿滤波器等方法,不仅效果极其有限,而且使得扬声器的效率人人降低,对于电能十分宝贵的便携式设备而言很不经济。 针对这个矛盾,本文在物理声学、心理声学原理的研究基础上,充分认识了人耳对音调、响度、音色及音型的感知特点,利用“消失的基频”这一独特声学现象,通过回放声音的低频信号基频的谐波序列,使得人耳能够“虚拟”感知到那些并未被扬声器真实回放山来的低音音调。我们称这一经济高效的方法为“虚拟低音”技术。 现代微电子技术强大的DSP运算能力为实时音频信号的“虚拟低音”再现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基于ASIC的虚拟低音方案。本方案使用反馈乘法作为非线性运算模块来产牛原信号低频部分的谐波序列,并根据人耳的响度-频率响应曲线和声音信号的时域变化特点对谐波序列的增益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虚拟低音不仅在音调上,而且在响度、音色和音型上也与原低音信号尽量接近。 在本方案的硬件实现上,由于数据处理速度要求不高,故采用最为节省硬件资源(芯片面积)的串行电路结构,同时利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如CORDIC,实现了算法中的除泫等关键运算。另外,论文还对硬件设计中的数据编码、功耗、噪声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总结了硬件的实现流程。 由于条件限制本设计尚未流片,也无芯片测试结果。本设计通过FPGA实时平台验证了算法的RTL 代码实现。主观评测的测试结果证实了虚拟低音算法明显提升了低音的响度,且效果与全频耳机相比相差不大,从而证明了本设计中的算法和实现结构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当前,在大量的应用环境中,高性能和高数据吞吐率是系统两个基本的性能要求。但是在多媒体处理、规则科学建模等领域,这些应用的处理对象往往是块数据,传统的一维线性存储器破
与其它X射线成像器件相比,MCP(Micro-Channel Plate)-X射线像增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检查、工业探伤等领域。然而由于MCP-X射线像增
星云湖原分布有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和杞麓鲤(C.chilia)。为提高渔产量,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星云湖等云贵高原的湖泊中引入了大量的鲤鱼(C.carpio)。本论文首先采用
针对风云二号多通道扫描辐射计获取的可见光和红外各通道云图中出现的较为明显的杂散光,本文首先根据可见直射杂散光的机理,建立了定量化的杂散光模板,然后从图像恢复的角度、依
秦岭龙胆,别名茱苓草,是秦巴山区的特有品种,也是特有的中草药资源之一。药用全草,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肝损伤,和妇科疾病。到目前为止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不多。本文总结了龙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药理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本文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将所得浸膏悬浮于50℃热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留下的水相部分,应用大孔树脂LSA-30,硅胶柱层析分离、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
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成像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SAR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实验成本高昂,开发周期长。因此设计一种多波段、
掌纹识别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因具有采样简单、图像信息丰富、不易伪造等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主流的系统都是在PC(Personal Computer)平台上实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二三十年间,这门新兴学科在理论概念及实际应用上迅速发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
学位
山地因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而被称为天然水塔,并对海洋-大气和陆地生态系统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经济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山地“水塔”及其生态系统已变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