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及自组装电流变材料的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通常是高介电常数的微小颗粒分散在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液体中形成的悬浮体系。当对它施加电场时,其粘度、剪切强度瞬间变化几个数量级,表现出类固体的性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兼有无机矿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综合性能,本项研究综合了几种廉价原料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原位杂化的方法改进电流变性能的思路。此外,还初步探讨了采用自组装技术合成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新途径。本文作者在介电极化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与极化相关的介电参数和电流变效应之间的关系,分别制备了羧甲基淀粉/钛氧化物杂化微粒和多种有机物包覆的改性淀粉/多孔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和表征了它们的ER性能,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 采用改性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无机钛氧化物杂化微粒,用红外光谱仪(IR)和化学染色法对杂化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淀粉中的羧基与钛氧化物干凝胶中大量的羟基存在很强的基团相互作用,并达到了纳米级的杂化,形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对杂化颗粒所配制的电流变液测试了介电和流变学性能,随着有机组分(羧甲基淀粉)含量的提高,杂化电流变液的介电常数,电导率,损耗角正切表现出先增长后衰减的特点。CMS/TiO2组分质量比接近1∶3时,出现较强的协同效应,电流变效应最强。实验表明,杂化型电流变液剪切强度为16kPa(E=4kV/mm DC,γ=5S-1),分别是纯淀粉电流变液的5倍,和纯二氧化钛电流变液的20倍。漏电流密度小于36μA/cm2。同时该电流变液具有较好的抗沉降性(静置60天未沉降),且温度效应得到明显改善,工作温区大幅扩展(10~90℃)。杂化型电流变液介电性能的改善是造成流变学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 2 采用自组装模板技术获得多孔纳米复合颗粒,结合XRD图谱、氮吸附图谱及SEM图分析可知,纳米级孔隙的大量存在赋予其吸附高极性有机分子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企事业单位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事业单位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将人力资源会计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会计性能,不
该工作主要采用PMP法制备Gd-Ba-Cu-O超导块材并研究其性能和组织结构,为制备大尺寸单畴Gd-Ba-Cu-O超导体提供参考. 在制备Gd-Ba-Cu-O的初始粉中,Gd211粉末制备非常重要.该文
为了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劳动关系变得和谐,企业发展才会更加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吸引优秀的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于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相关数据:截止2018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
本文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甲亚胺/尼龙6(PAM/PA6)分子复合材料,PAM1为对苯二甲醛与1,6-己二胺反应制备的聚甲亚胺,PAM2为对苯二甲醛与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
半导体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能耗与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应用研究较为广泛。具有特殊形貌且暴露特定晶面的氧化物,有助于提高气敏性能。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