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菊苣膳食纤维对红菊苣多酚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物可及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菊苣属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球呈鲜红色。红菊苣营养丰富,其多酚含量较高,且具有诸多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紫外线和植物生长繁殖等。因此,菊苣多酚在药物和个护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植物化学物领域的的研究热点。然而,红菊苣多酚的生物活性与其生物利用度息息相关,膳食中的其它营养物质常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例如,菊苣中的膳食纤维,它不能为人体所直接吸收利用,需借助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进行代谢利用,但是据报道膳食纤维可影响机体胃肠道功能、以及多酚等小分子食品功能因子的生物可及性。因此,本课题以红菊苣为原料,从中制备获得红菊苣多酚;再通过模拟体外胃肠道消化和Caco-2吸收模型,测定红菊苣膳食纤维在对消化吸收过程中红菊苣多酚的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吸收的影响;最后利用Caco-2/RAW264.7细胞模型,进一步探究消化吸收后红菊苣膳食纤维对红菊苣多酚的肠道炎症的影响,以期为菊苣多酚的利用和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红菊苣多酚进行了提取、纯化并鉴定。基于响应面法对红菊苣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7.45%、料液比1:23.05(g/mL)、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1.82 h;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醇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此条件下红菊苣总黄酮实际提取率为4.61%。进一步采用大孔树脂对红菊苣醇提物进行纯化,比较了8种大孔树脂对红菊苣醇提物的吸附与解吸效果,结果表明:大孔树脂NKA-9为红菊苣多酚的最佳吸附树脂,最佳纯化条件为:样品溶液pH=4.0,吸附时间为2 h,洗脱液乙醇浓度60%,上样浓度为0.75 mg/mL,此时NKA-9树脂对红菊苣多酚的吸附属于多层吸附。之后,对该纯化获得的菊苣纯化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UPLC-QTRAPMS/MS结果表明,5-咖啡酰奎宁酸为含量最高的酚酸(58.00 g/kg),槲皮素-3-O-(6″-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29.63 g/kg)。(2)体外模拟红菊苣纯化物的胃肠道消过程,结果发现:消化过程中红菊苣多酚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基)-葡萄糖苷不稳定,而槲皮素-3-O-(6″-O-乙酰基)-葡萄糖苷较为稳定。引入红菊苣膳食纤维后,再进行消化模拟,结果发现:黄酮及酚酸的总量较红菊苣纯化物组有所降低,而且对各黄酮以及酚酸物质影响不同,例如加入可溶性膳食纤维后槲皮素-7-O-(6″-O-乙酰基)-葡萄糖苷在小肠消化液上清中的含量有所降低。之后,体外测定了红菊苣纯化物组(cp)、红菊苣纯化物+可溶性膳食纤维组(cp+sdf)、红菊苣纯化物+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组(cp+idf)、红菊苣粉组(c)的消化前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经胃肠消化后,DPPH自由基抑制能力、FRAP自由基抑制能力都明显降低,而且该两种自由基抑制能力与酚酸类化合物的5-咖啡酰奎宁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O-(6″-O-乙酰基)-葡萄糖苷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基于Caco-2/RAW264.7细胞模型,评价红菊苣纯化物(cp)、红菊苣纯化物+红菊苣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红菊苣纯化物+红菊苣不可溶性膳食纤维(cp+idf)、红菊苣粉(c)、红菊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红菊苣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组(idf)的经胃肠消化后对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以及对Caco-2单细胞层的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模型中,cp、cp+sdf、cp+idf、c、sdf、idf经胃肠消化后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TNF-α的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并且对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10的mRNA的水平也无显著影响。然而,cp+idf、cp+sdf组经能够增加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mRNA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达氟沙星(Danofloxacin,DAN),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DAN可以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中的DNA回旋酶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拓扑异构酶IV阻断细菌进行DNA复制,从而杀灭细菌,因此DAN在畜牧、家禽以及水产品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人体摄入过量的DAN会出现过敏、头痛、腹泻和肝损伤等症状。DAN的滥用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在动
学位
亚麻是常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花生、油菜和大豆。亚麻籽油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同时含有亚麻环肽、植物甾醇、角鲨烯、生育酚等对人体有益的脂质伴随物。其中,亚麻环肽是常见于存在亚麻籽油中的一类疏水性环状肽,由八到九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免疫抑制、抗癌、抗炎等生物活性。目前,亚麻籽油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水酶法、溶剂提取法,那么那种提油方法适合亚麻籽油加工?经过适度精炼可以去除光敏性色
学位
2009年,哥本哈根市宣布其宏伟目标:通过协作性的气候治理方法,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然而,根据2020年的状况,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至少33%的脱碳。本文应用一个“综合的多中心”概念,辅以“参与式气候治理”研究,分析了哥本哈根2006—2020年合作式气候治理的不足之处。实证分析显示,2010年气候问题的政治优先性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公民社会行为者动员不足,部门
期刊
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测量溶液中悬浮液粒子流体力学半径和粒度分布的技术,由于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核酸、蛋白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等的检测。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Au NP)因其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光散射信号强等优势,常用作于DLS传感器的信号探针。传统DLS传感器通过分析物结合后诱导
学位
乳酸菌是一种能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改善发酵产品风味的益生菌,其在功能性食品、发酵饲料及医疗保健品等市场应用规模极大,然而传统乳酸菌如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等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因环境变化会导致其活性下降,以至于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因此寻求可食用的替代菌株及提高相关制剂的活性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凝结芽孢杆菌作为新兴的可产芽孢的乳酸菌,不仅具备传统乳酸菌的益生作用且对于环境变化具备较高的抗逆性,近
学位
红曲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距今约8000年前的红曲霉酿酒。红曲霉应用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红曲红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功能性食用色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表明红曲霉产生真菌毒素桔霉素,过量摄入含有桔霉素的食品会严重损害哺乳动物的肾脏器官。正是由于桔霉素的毒害性,严重制约了红曲制品的发展。但是目前为止对于红曲霉产桔霉素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
学位
栀子苷(Geniposide,GE)是一种水溶性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药食两用资源栀子成熟果实中,具有保肝利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调节作用、抗糖尿病作用、抑制肿瘤特性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其衍生物也在食品领域有一定应用。然而GE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的发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是生物活性物质
学位
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是油脂中的天然成分,但其在天然动植物油脂中的含量很低。作为一种结构脂质,与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相比,其热量值更低,可作为脂肪替代品添加到食品中,达到降低食物的热量的目的,而且不会破坏产品原本的质地和感官属性。传统的生产DAG的方法如化学法和酶法都存在一些弊端,包括化学法的能耗高、副产物多、以及酶法的成本高、反应速率低和稳
学位
挤压重组米(Extruded rice,ER)是一种通过挤压技术制备的米粒形制品。由于挤压过程中高温、高压和高剪切力的作用,ER通常具有更短的熟化时间,但这可能也导致了ER具有蒸煮损失率高、米粒成形性差、口感软烂和消化性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品质。原料的理化性质及挤压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ER的食用品质,因此本研究通过预发酵处理(Pre-fermentation treatment,
学位
南酸枣果核是南酸枣食品加工中的废弃物,仅有少数被作为活性炭前体材料重新利用,大部分经焚烧或填埋处理,其资源化利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南酸枣果核热解制备生物油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常用方法,但生物质热解所制得生物油中含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生物油品质不佳,可与高有效氢碳比(H:Ceff)材料共热解以提高其应用价值。生物质与废塑料催化共热解可有效提升生物油品质、延长催化剂寿命,具有正协同作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