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危及全球,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趋明显。一方面,社会公众享有对国家防控政策、政府行为以及新冠患者活动轨迹等疫情信息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信息公布的透明化与数据化,公开涉疫人员信息极易导致其个人名誉、隐私安全等受到严重侵害。运用利益衡量理论系统化研究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问题,在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主张公共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危及全球,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趋明显。一方面,社会公众享有对国家防控政策、政府行为以及新冠患者活动轨迹等疫情信息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信息公布的透明化与数据化,公开涉疫人员信息极易导致其个人名誉、隐私安全等受到严重侵害。运用利益衡量理论系统化研究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问题,在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主张公共利益应当优先于个人利益,同时兼顾个人隐私保护。文章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三部分。第一,从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基础理论入手,阐释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含义、疫情防控下的独有特征以及目前的相关立法保护,结合相关实践案例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所涉的权利加以界定,并引入利益衡量理论为下文分析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权利冲突以及平衡对策做好理论铺垫。第二,探讨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两者权利冲突的表现及成因。冲突表现主要为个人不愿意公开私密信息与政府主动公开、公众希望公开,而冲突成因则结合权利位阶理论对两者权利的内涵边界、权利属性、主体认知进行分析与论证。第三,基于前两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强调疫情防控下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进而针对目前两者权利的保护不足提出平衡权利的对策性建议,主要通过完善涉疫立法的利益衡量、强化涉疫案件执法的利益衡量以及提高涉疫司法适用的利益衡量三方面平衡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本文从以上三方面研究了疫情防控下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既保障公众知情权又维护个人隐私权,实现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为未来我国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效的制度贡献。
其他文献
<正>金丝楠木,在古代多为皇家御用,被誉为“木中之王”“帝王之木”,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民间,金丝楠木同样受文人雅士所钟爱,其性温和、香气清新宜人,且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金丝楠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金丝楠木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
<正>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羁押审查工作,准确适用羁押措施,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检察院羁押听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1年8月17日起施行。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正
<正>谁说博物馆只有厚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力量也在文物展览中发挥作用,让创意点亮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展现充满未来感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幻空间。上海天文馆引入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生物识别等技术,精心设计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
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在观念意识、人才培养、学科标准、特色专业建设、创新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围绕交叉学科中书法专业的大美育教育体系建构作一番探讨。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城市反恐怖行动中,军警等多方反恐怖分队作战的协同关系,以G市反恐怖演练为背景,应用树状网络、WS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分别构建联合反恐怖行动分队间无协同的传统结构模型、仅情报共享的信息融合结构模型、仅突击手协同的火力协同结构模型和情报共享+突击手协同的一体化结构模型,分析城市反恐怖行动模型的静态特性指标和网络化效能系数,对比四种模型的作战效能,为提升城市反恐怖实战中军警联合处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碳酸盐岩长期强烈的化学溶蚀作用,其基本特征体现为地表土壤和地下岩溶裂隙及洞穴的二元结构。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西南地区降雨格局呈现降雨频次减少且单次降雨量增加的趋势。因此,岩溶裂隙和区域降雨时间格局改变将对喀斯特地区的植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岩溶裂隙生境(S0:24 cm土壤;S1/2:12 cm土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