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昆阳群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中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地质记录,是研究扬子陆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理想区域。昆阳群是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之一,为一套经历了低级—极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组合。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昆阳群的火山—沉积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沉积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解析了昆阳群沉积地质和地质年代学特征,揭示了昆阳群年代地层格架和中—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关系。对6件昆阳群代表性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昆阳群底部黄草岭组变长石石英砂岩中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129±52Ma,指示该组的沉积上限小于1130 Ma;黑山头组粉砂质板岩的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8±48 Ma,石英岩的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1070 Ma,指示该组的最大沉积年龄在1070 Ma左右;富良棚组三件凝灰岩样品的锆石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050±6 Ma、1010±7 Ma以及1035±6 Ma。结合前人获得的昆阳群美党组变碎屑沉积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谐和年龄954±13 Ma,将昆阳群形成时代限定为1130~950 Ma,并进一步确认了昆阳群与会理群以及苴林群为同时异相的沉积序列。通过系统的物源分析,认为昆阳群应该具有多个物源供给区,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新太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晚期扬子陆块广泛发育的岩浆岩,另有少量来源于印度北西部。火山—沉积序列研究表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扬子西南缘沉积盆地动力学背景发生过一次显著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1.18~1.06 Ga)演化为活动大陆边缘(1.05~0.93 Ga),并伴随发育有大量与弧后伸展相关的岩浆作用。综合已有研究资料,认为扬子陆块中元古代晚期没有卷入至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的造山作用,滇中昆阳群火山—沉积序列可能代表了全球Rodinia聚合形成前的地质记录。
其他文献
川西南干热河谷区地处中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地带,是举世闻名的高山纵谷区,也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过渡带,更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同时,该区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草地退化严重,旱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干扰给原本脆弱的川西南干热河谷区带来了巨大压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厘清川西南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认知区域内生态脆弱
学位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极其频繁的国家之一,现以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30万处,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地质灾害表明还有大量灾害隐患没被发现,尤其是一些地处高位、隐蔽性较强的灾害隐患,通过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排查较难提前发现,非接触式的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技术在识别茂密植被覆盖下的
学位
地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成员,在能量交换、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生态系统敏感脆弱,高寒草地和冻土面积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冻土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然而大多数研究中利用气象站点插值数据参与分析,忽略了冻土环境变化引起水热条件改变对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地表温度和再分析土壤水分数据弥补
学位
植被生态水(层)是与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紧密相关的储水体,对生态环境、水碳循环等都有重要作用。植被生态水(层)通常分为植被冠层截留水、植被茎枝涵养水及植被土壤生态水三个部分。植被的生态水(层)储水量依据森林生态学理论在生态系统中为植被蒸腾、地下水调节补给等提供能源,与生态系统水资源分配机制与运动机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植被土壤生态水作为植被生态水(层)的重要部分,常规方法难以大面积、长时间精确定量化监
学位
革什扎河流域位于大渡河上游,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流域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当地经济建设带来阻力。本文旨在理清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获得准确可靠的易发性分区;对研究区进行防治分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为当地的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
山地冰川是气候与地形共同作用的产物,作为冰冻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冰冻圈内的山地冰川已经显著萎缩。位于唐古拉山西段的格拉丹东区域,是我国三江源地区山地冰川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其发展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循环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冰川时空变化,探究其变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能够为该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文以格拉丹东
学位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405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256例)和B组(149例)。A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B组采用常规二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 h全流饮食、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出院。A组
期刊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是生态环境脆弱面积最大且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受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地形破碎等自然环境限制,加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国十分重视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现状,但整体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因此,研究黄土高原生
学位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碰撞造山作用使大规模的地壳深融作用发生,最终在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与藏南拆离系之间形成新生代淡色花岗岩岩体,其主要分布在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喜马拉雅)(NHGD)与高喜马拉雅带(HHG)。雅拉香波岩体与打拉岩体均属于雅拉香波穹隆两处花岗岩侵入体,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位置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部,南北分别与藏南拆离系(STDS)、雅鲁藏布江缝合线相邻。在本次
学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土地开垦和种植,其相关地区面临的土壤肥力贫瘠、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出台,修复土壤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由于自然矿物具有自净化的绿色、生态环境属性,不仅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还可以有效的记录、影响、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