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无磁性异种金属TIG焊接工艺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种金属焊接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并且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异种金属焊接受到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材料的电磁性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焊接过程中电弧会向有磁性的母材一侧偏转,对接头的结合性能和使用性能产生影响。针对磁性-无磁性异种金属之间焊接的困难,本文选择304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和430铁素体不锈钢(有磁性)进行TIG焊工艺研究,对不同熔合比的异种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凝固模式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不同接头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局部力学行为以分析接头的断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偏移量下的异种接头的成型均良好,但不同的偏移量会对焊缝宽度与两侧母材的熔化宽度产生影响。在钨极不偏移的情况下,焊缝明显向430侧偏移。当钨极向304侧偏移0.5 mm时,两种母材熔化的宽度大致相同。异种304/430接头分为焊缝区域、304侧热影响区、430侧高温热影响区、430侧低温热影响区四个部分。其中焊缝区域的组织为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并且随着偏移量的变化,焊缝区域的铁素体含量和两相的形态均有所变化。偏移量较小时,两相形态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网状奥氏体组织。偏移量较大时,焊缝区域几乎全为奥氏体。偏移量的不同也会影响304/430异种接头的凝固模式。偏移量较小时,凝固模式为F模式;偏移量较大时,凝固模式为FA模式。凝固模式的差异也导致430侧熔合线附近微观结构存在差异。F凝固模式时可以观察到430侧高温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域之间存在联生结晶。异种304/430接头的断裂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偏移量较小时,接头力学性能较好,断裂发生在430母材处,为韧性断裂;偏移量较大时,断裂发生在430侧熔合线,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都比较低,为脆性断裂。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接头不同区域的加工硬化指数(n)和强度因子(K)进行了计算。在大偏移量下,430侧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域的界面处,有更明显的性能差异,而这个界面处巨大的性能变化导致了在单轴拉伸时断裂的产生。
其他文献
复合型海绵床垫生产用绵主要通过天然乳胶或者聚氨酯等材料进行发泡制成。发泡而成的海绵形如食品行业里的吐司面包,经过去壳切割、分片切割后,制成了待喷胶粘合的半成品。在
国内外对于RC框架结构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RC框架结构在目前的实际工程中仍然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的,对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楼板是RC框架
目前传统的除磷机理认为,聚磷菌(PAO)只有在厌氧条件下充分释磷,才能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磷以实现磷的去除。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主要摄取VFA类有机物来合成内碳源,完成磷的释放,如果系统中缺少厌氧阶段或者碳源为大分子有机物,那么系统很难达到良好的除磷效果。本课题组利用可溶性淀粉作为唯一碳源,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脱氮系统中,实现了磷的高效去除。本文对这种不同于传统污水除磷技术的生物除磷机理进行了
近年来,光学超构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学超构材料在组分仍为传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设计亚波长尺度的单元结构(或称“超构原子”)来控制材料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国际海事组织对运输船舶的能效和燃油使用提出了日益严苛的要求。为了满足船舶能效标准和降低船舶营运成本,船舶需要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成效。船舶柴油机消耗的燃油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不到50%用于船舶运行,其余热量通过各种途径散失到周围环境当中。余热回收技术可有效提高船舶能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目前,船舶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主要针对船舶柴油机废气高温段
g-C3N4(氮化碳)作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成本低、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催化性能强的特点,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g-C3N4对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于复合
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为一门历史和法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比较繁杂的课程体系,本国传统的法制史课程主要在上课的时候以老师为主导,单方面的向学生们讲解知
控制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和脱附在生物材料或医学等方面十分重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蛋白质的吸附和脱附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细胞和组织在材料表面的增殖以及蛋白质的
函数型数据是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它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医学、传染病学以及其它的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归模型常用来研究协变量与响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因为它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在给我们的社会及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