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科学的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根据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正确判断,中央银行正式确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样一个政策决定为我国在那之后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与金融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我们的经济环境不断开放,经济的外向性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我们的金融市场又在不断深化,金融创新不断增强。所以,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问题引起了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 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西方国家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等进行了系统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与金融格局,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宜中介目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在当前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已经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应当为利率进入中介目标创造条件,对潜在的通货膨胀目标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