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中组织动态演化过程微观尺度模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A12铝合金比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高温和超低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蒙皮、桁条等结构。激光焊接能量密度高、热输入量小、焊后变形小,因而常用于2A12铝合金的连接。然而,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存在接头软化以及强度降低等问题。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动态演化过程会显著影响焊缝微观组织的形貌与尺寸,对接头软化以及强度降低有直接影响。因此理解微观组织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验主要通过在焊接过程中对熔池进行高速摄像以及观察焊缝微观组织等手段对熔池的凝固过程进行间接分析,无法实现直接观测。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数值模拟为研究激光焊接熔池的凝固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使用相场法研究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外延生长现象、晶粒竞争生长现象以及CET转变现象(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现象),进而实现宏观焊缝的微观组织预测。本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构建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中枝晶形核生长的多尺度相场法模型。在考虑了晶粒择优取向以及等轴晶形核的情况下,首先根据熔池各处的凝固条件构建了局部微观熔池枝晶形核生长模型;然后使用温度场宏微观映射,构建了宏观熔池枝晶形核生长模型。(2)研究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晶粒择优取向对单个晶粒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发现了外延生长现象中枝晶倾斜生长的偏转角与择优取向角(晶粒择优取向与最大温度梯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择优取向角使枝晶生长方向发生偏转,并且偏转角与择优取向角大小相同,最终形成倾斜生长的枝晶。当择优取向角大于某一阈值时,枝晶尖端在枝晶生长过程中不断分裂,枝晶的形态从倾斜生长的树枝晶转化为海藻状树枝晶。(3)研究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晶粒择优取向对晶粒竞争生长现象的影响,发现了晶粒竞争生长现象中改变晶粒大小的枝晶横向生长机制与晶界偏转机制。本文研究了晶界迁移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晶粒宽度的变化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a)竞争生长阶段生长速度最快的枝晶的横向生长;(b)枝晶相对稳定生长阶段中汇聚晶界的偏转角;(c)分离边界处FO晶粒多次枝晶的横向生长。(4)研究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形核参数对CET转变现象的影响,确定了引发CET转变现象的主要机制为机械封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柱状晶与等轴晶的溶质层相互接触后,当柱状晶尖端溶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柱状晶尖端速度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生长;当柱状晶由于等轴晶的机械阻挡没有生长空间后,柱状晶停止生长,机械封锁机制为引发CET转变现象的主要机制。并且等轴晶形核过冷度越小,形核密度越大,越容易发生CET转变现象。因此添加适当的形核剂,增加形核剂数量有利于引发CET转变现象,达到细化焊缝微观组织的目的。(5)实现了2A12铝合金激光焊接全焊缝微观组织亚晶粒精度级别的数值模拟,揭示了熔池凝固过程中等轴晶晶粒的动态细化机制。宏观激光焊接熔池凝固过程分为2个阶段:(a)平面晶推进阶段;(b)枝晶竞争生长阶段。在熔池凝固过程中,等轴晶核心不断在熔池中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刻新增的形核数量不断增加。在平面晶推进阶段以及枝晶竞争生长阶段早期,所有的等轴晶核心熔化消失;进入枝晶竞争生长阶段中后期后,越来越多的等轴晶核心形核并长大,在固液前沿形成连续的环状等轴晶带,阻止枝晶的进一步生长,进而发生CET转变现象。随着每个时刻新增的存活等轴晶数量的增加,等轴晶发生细化。并且,相较于增加形核剂的数量,改变形核剂的种类与粒度分布更有利于细化焊缝微观组织。
其他文献
量子信息科学是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控和测量量子物理体系的量子态,实现远超经典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现通常涉及到量子态的高精度的制备,操控和读出。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测量量子系统的量子态是实现和检验量子信息过程的必要手段。在量子信息中,量子系统的量子态通常通过量子态层析的方法确定。量子态层析是指利用对量子系统进行的一系列量子测量获得的数据来重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以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症,但对于电针刺激(Elecroacupuncture,EA)在慢性结肠炎模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部分内容主要探究电针刺激在DSS诱导的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探讨电针是否可以通过保护肠道屏障改善慢性结肠炎症。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nano-TiO2)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环境治理、建材以及涂料等领域。大规模的生产与应用使得nano-TiO2的安全性关注日益增加,尤其是在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的催化下,具有光化学活性的n
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为工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焊接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加工措施,其对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机器人智能焊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也能够展开自动化的管理控制,大幅度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因此,文章首先对机器人焊接系统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机器人智能焊接技术的意义与研究进展
随着数字化焊接机器人进入工厂,采用传统人工监督的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对设备的监控管理需求。一些采用“多机器人厂商、中小生产规模”为生产模式的企业,需要一个低成本、高适配性的平台,统一管理现场各种焊接机器人。针对上述需求设计了机器人管控系统,系统可分为通信模块和设备管控模块。其中,通信模块采用C/S架构开发,通过Netty框架搭建NIO服务器接收实时数据,开发的基础通信框架能够适配多种通信协议,接入不同
为保证焊接机器人视觉系统精确运行,综合各标定方法对系统中所涉及坐标系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定。对相机进行标定,确定相机内外参数矩阵;进行机器人手眼标定,用于确定视觉系统中相机坐标系(CC)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CE)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机器人工具坐标系标定,确定机器人工具坐标系(CT)与机器人基座坐标系(CB)之间的转换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各标定方法的可行性。
第一部分NP41对前列腺癌自主神经靶向性的实验研究目的:探究神经多肽41(nerve peptide 41,NP41)对小鼠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原位移植瘤模型自主神经的靶向性,评价NP41在PCa神经密度可视化中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构建Bal b/c Nude小鼠PCa原位移植瘤模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自主神经标
随着工业焊接技术的自动化水平不断的提升,焊接机器人的使用频率也逐渐上升。因此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这一课题,在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中发挥双目视觉的焊接点定位精度优势。进行双目视觉焊机机器人选型和调整,首先应连接视觉设备和焊接机器人,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然后搭建焊接精度三维实时控制器,采用滚珠曲线位移的控制器代替传统的直线位移控制器,最后焊接机器人焊接点三维坐标计算实现机器人焊接技术的
金属材料中的溶质氢原子会削弱材料的力学性能,导致灾难性破坏和事故。随着核工业、海洋工业等工业中氢腐蚀问题的出现,以及氢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氢脆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此外,对氢脆现象微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溶质氢原子对材料强化行为、塑性行为以及断裂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代氢脆研究认为,溶质氢原子与金属材料中各种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氢脆现象的重要因素。在弹性力
目的:探讨ADAMs在脑膜瘤中表达水平,明确其表达与脑膜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脑膜瘤手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q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筛选ADADMs的m RNA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将其表达水平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