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约束下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可能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影响,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在这样快速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建筑能否多元灵活设计并适合未来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论文首先从国内外的中小学教学理念、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理念、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区别入手,了解国外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历程,展望国内中小学教学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随后以学校建筑设计的流程逐层对比国内外中小学在学校规模大小,户外场地与建筑的布局关系,建筑空间总体布局关系,教室单元组合关系四个方面不同的设计手法。接下来从影响学校设计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户外运动场地,噪声控制,日照标准和空间范式,来解读中小学校相关规范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研究既有规范下实现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对未来中小学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同建筑设计相结合来考虑,阐述了规范对于设计各方面的影响,对于灵活运用规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更新满足了对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长的需求,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群成为更新的首选目标。随着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品质化。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用空调设备来进行室内舒适度调节,于是空调能耗成为了建筑能耗中最重要的一部
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垃圾填埋场渐渐逼近市区,中国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的困境。本文以废弃垃圾场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垃圾场废弃地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对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如火如荼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不同于大中城市在经历长期粗放型发展而导致的城市规模的失控,小城镇作为城乡沟通的枢纽已成为城镇化运
山地村镇公共绿地作为村镇绿地系统中的一个公共开放空间,因其拥有调节温度、湿度,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众多生态功能,是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改善村镇生态环境的重要途
杭州市自2005年起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至今分六批确定了合计337处历史建筑,其中104处为传统民居。本文以这104处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这些对象
自上世纪末高校普遍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普及化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高校的科研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传统的科研实验楼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下高校科研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股全国范围内的剧场建设热潮。而目前大剧场的建设热潮,已经由中心城市,开始向各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扩展。但由于现阶段国内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大家需共同面对的课题。本论文以南京为例,对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老龄化社会如何科学开展城市规
书院制住宿建筑最早发源于英国的独立学院,后转变为住宿学院,在美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该模式得到不断的效仿。书院制住宿建筑的发展也是西方住宿学院模式本土化的一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