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村镇公共绿地建设研究——以紫荆关镇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村镇公共绿地作为村镇绿地系统中的一个公共开放空间,因其拥有调节温度、湿度,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众多生态功能,是生态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改善村镇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村镇居民生活环境的保护伞,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在村镇绿地系统中起着其它绿地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处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山地村镇,凭借其优越的生态基础,加之合理的公共绿地建设,是提升村镇环境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村镇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对策,营造适宜的山地村镇绿色开放公共空间,是当前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论文介绍了村镇公共绿地的主要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公共绿地的特征。详细阐述了公共绿地在山地村镇中的具体功能:村镇景观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教育功能、生态功能、防灾避灾功能和社会效益功能。论文以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为依据,本着“地域特色”原则、美化原则、经济性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等原则,采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手法,结合山地村镇公共绿地实际状况,总结了当前山地村镇公共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山地村镇公共绿地自身区别于大中城市的一些特点。论述了村镇公共绿地的规划布局、服务半径、用地规模、空间构成;探讨了村镇公共绿地的空间景观要素设计以及视觉符号的表达方式。再对山地村镇传统特色文化加以吸收和提炼,进行总体规划定位。   以紫荆关镇为例,采用了实地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村镇公共绿地现状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功和不足之处。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合理规划、系统布局、注重人性化设计、合理选择树种、加强维护和管理。再结合不同山地村镇自然环境现状,提出山地村镇公共绿地具体规划思路与方法,确立山地村镇公共绿地的核心体系,试拟定新的山地村镇公共绿地建设模式,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布局形式,满足观赏性与功能性的需要,进而推动山地村镇公共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之时,它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城市交通机动化、城市用地扩大、城市环境被破坏等一系列突发问题。尤其严重的是私家车拥有量的
作为城市的历史载体,旧区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演变,是城市发展、繁衍的基础。区域集中了生活、休闲、商务、办公等各种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交通流,同时也是城市中交通最混乱、最拥堵的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人口急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高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极快的生活节奏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这就使得居民对于旅游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发展的日趋多中心化,城市建设开始大规模的新区造城运动。然而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结果是否符合规划意图、是否达到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办公建筑的建设量也在突飞猛进的增加。全国各地大规模、快速化的办公建筑建设、不断细化与多元化的办公功能的发展与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水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更新满足了对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长的需求,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群成为更新的首选目标。随着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品质化。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用空调设备来进行室内舒适度调节,于是空调能耗成为了建筑能耗中最重要的一部
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垃圾填埋场渐渐逼近市区,中国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的困境。本文以废弃垃圾场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垃圾场废弃地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对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如火如荼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不同于大中城市在经历长期粗放型发展而导致的城市规模的失控,小城镇作为城乡沟通的枢纽已成为城镇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