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和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的改变人类对知识和认知的看法,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碎片化、即时化趋势愈加明显,人们的认知和知识获取的方式也随着知识的这种碎片化、即时化趋势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种获取信息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是人类对社会和世界认知方式的巨大变革。研究型大学是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最前沿,是创造和产生新知识的地方,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源于研究型大学的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因此,这些知识对引导一个社会和文明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型大学的学习者对知识和认知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甚至是国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态度。然而,当下的现实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和知识水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疑1。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习者都不能进行审慎的思考,被片段的知识或是信息所左右。“逃避思考,避免思考,拒绝思考,尽量使自己处于不思考的环境中,”2这种不思考,拒绝思考的状态其实是个体对知识的认知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学习者的认识论信念存在偏差,处在一种不成熟或者是畸形生长的状态。这种不成熟的或是畸形的认识论信念,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上就是对权威的迷信,对知识的质疑能力的消失,只会堆积事实或是数据,而不能对知识做出价值判断或是产生创新性的自我观点。旷课、逃学、考试作弊不仅仅是一种学业倦怠或是教学失误,实际上是对知识持有“死亡观念”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本文以研究型大学(N大学)本科生176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学习者的个人认识论信念以及受这种信念所影响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外化表现(学习风格),探讨研究型大学的学习者的个人认识论信念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认识论信念发展现状,探讨研究型大学学习者个人认识论信念的发展特点以及群体之间的差异:(2)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现状,探讨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特点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3)探讨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个人认识论信念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梳理了“个人认识论信念研究”、“学习风格研究”、“个人认识论信念与学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文献,形成本研究的框架;(2)对“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个人认识论信念发展现状”、“研究型大学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以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经上述过程,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N大学本科生个人认识论信念存在同质化现象,个人认识论信念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N大学本科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同质化现象,以反思观察型倾向学习者为主,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风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N大学本科生的个人认识论信念与学习风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国家层面,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型教育;其次,学校层面,“兼容并包”,构建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最后,社会层面,推进知识的平等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