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不同期构造体制演化、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内部以洛南-栾川断裂和商丹断裂带为界将其划分为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南秦岭构造带。小秦岭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夹持在太要-武家山断裂和洛南-栾川断裂之间。印支碰撞造山后秦岭转入了陆内造山演化阶段,经历了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和中生代末-新生代陆内伸展作用两个主要地质演化阶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认识为指导,采用以构造分析为主线,结合区内地层沉积、金矿成矿、岩浆活动以及南北两侧断陷盆地形成演化等综合分析,在秦岭区域构造大框架下对小秦岭燕山期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探讨。 小秦岭区内地层具有典型华北型早前寒武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以来的盖层结构,不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层。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区段为小秦岭太华群隆升带及其南北两侧断裂带。 太华群内金矿成矿构造分析表明,印支期碰撞造山后小秦岭挤压抬升,控矿韧性剪切带向脆韧性转化(207~148Ma),在脆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叠加改造形成容矿断裂,脆性断裂的发育继承了韧脆性剪切带发育时的应力场特征。 太华群内的褶皱及南北两侧断裂分析表明,小秦岭燕山期至少经历3期变形,第一期为SSE→NWW向的褶皱变形作用;第2期为南北向正断下滑剪切作用;第3期为脆性正断作用。根据断裂截切的花岗岩体年龄、同期褶皱变形的含矿石英脉年龄以及断裂两侧断陷盆地的形成时代,大致限定第1期变形时代为100~65Ma,第2、3期变形时代为65Ma~现今。 结合燕山期秦岭造山带构造特征和深部岩石圈演化特征,认为小秦岭燕山期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以挤压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为主和以伸展拉张作用为辅的特征。燕山期区内太华群变质岩系的急剧抬升经历两期不同的伸展过程,即挤压体制下的逆冲推覆扩展抬升和伸展作用下的上隆。
其他文献
在南天山地区,海西中-晚期,伴随强烈的造山作用,在区域大型断裂带的旁侧形成了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带,表现为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强烈片理化带;该地区的绝大多数金矿床产于一套灰色
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最初作为代步的工具,而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了。汽车的各项功能逐步完善,设计也更加人性化。在实用性和舒适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安全、节能、环保等
岩体结构面的蠕变特性研究对解决岩石力学实际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构面的蠕变力学形态往往控制着岩体的时效变形和长期强度,研究结构面的时效变形特性是岩石流变学的一项
头部损伤是汽车交通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事故数据统计显示,头部损伤致死率最高,占所有损伤造成死亡总数的68%,交通事故中的头部损伤是导致人死亡和伤残的一个最主
城市区划地名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的行政管理、经济活动、城乡建设、户籍管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等都离不开区划地名管理工作。建立“
油藏描述是一项服务于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油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70年代末开始出现,80年代发展并逐步完善,近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表明,油藏描述已成为正确客观认识、评价油藏
在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设计阶段,零件的选材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和报废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引发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以阿里地区国道219线至札达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调查与已有地质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发育分布特
仿生微扑翼飞行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便于起飞和着陆、隐蔽性好、机动灵活等优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仿生微扑翼飞行器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
由于近年来教学体制的改革,课堂教学时数被大幅度压缩,增加了教师讲课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此外,野外地质实践在实习时间上又大幅裁减,这种情况下,如何基本保证教学大纲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