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结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ss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Sergey,1891—1953),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出色的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生涯共分为三个时期:俄国时期、国外时期和回苏联时期。他一生共创作七部交响曲,在回归苏联时期,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前途与命运的作曲家,在这时期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这是他回到祖国怀抱创作的第一部交响曲,充满了坚定、勇武的气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伟大、对大自然的广阔与民族特性美质的尽情歌颂,此曲公认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杰出的作品,是二十世纪艺术领域中巅峰时期的杰出作品。  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的相关文献的研读,本文主要从《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及其发展、曲式结构、创作特征等角度分为三章来论述。在探究《第五交响曲》结构特征的同时,还针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风格特征进行总结。绪论中本文主要阐述研究本论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第一章,简要介绍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及他在三个时期的创作历程,同时着重介绍《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二章,重点研究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的曲式结构,主要从作品的主题及其主题发展、和声、配器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第五交响曲》结构;第三章,简要阐述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第五交响曲》时所处的时代风格,以及《第五交响曲》的创新特征,总结出这首作品的和声特征以及结构特征。从这部交响曲中得到的相关启示与思考,探索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风格——民族性与史诗性的交融,概括出他对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意义以及对我国民族音乐创作领域起到的积极作用。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大部分作品,直接继承了传统理论,汲取了俄罗斯作曲家们创作的精髓,既运用传统作曲技法,也融入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新观念。追求宏大结构、完美技巧。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旋律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并且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贯穿音乐的旋律中,节奏鲜明有力,调性上多处采用多调叠置,配器上注重交响性。普罗科菲耶夫既尊重传统、遵循传统,对各种流派兼收并蓄,同时又大胆创新。可以说是一位艺术的革新家。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的结构分析和研究,力图解读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创作精髓,并试图探寻出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时代风格与创作特征,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为继续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音乐的创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启迪。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
期刊
期刊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论断:“人类的大脑生来是一张空白的刻写板。”1这句话用来比喻成人可以在儿童心里留下预设的内容,将儿童塑造成为社会的人
建筑工程的浇筑工作中,混凝土是最基础、最重要、最常用的原材料,其主要由砂、水泥、石制作,经过均匀搅拌后制成。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检查进场原料、控制拌制过程、规
期刊
期刊
本论文以服饰艺术的起源为背景,通过分析比较几位国际服装设计大师在东方服饰艺术风格创造上的特点,找出他们各自运用东方元素进行设计的特殊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同时
诗情画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美学命题,也是作品和观众产生良性互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文化融合了儒、道、禅三种主要因素,言不尽意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韵外之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