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全面发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价值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项指标在内的全面性的概念,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资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列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的考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小康思想和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包括: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设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部分: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二者不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而且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在雅斯贝斯的哲学中,生存为了实现自身,必须奠基于自身的自由和历史性,经历理性、交往和超越三个环节。在理性中,生存得以表达和联结;在交往中,生存得以相互促发生成;在超越
作为初中学习阶段开设课程的组成部分,初中数学在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上远远高于其他课程,给初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有效教学
该文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具体的区域创新系统,特别是分析该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大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旨在为培育内蒙古区域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世界全球化的趋
本选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背景下,论述了在新时期为何要加强以及如何加强干部权力道德建设的问题.全文以干部权力道德的内涵和功能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