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全面发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价值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项指标在内的全面性的概念,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资源,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列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的考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小康思想和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包括: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设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部分: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二者不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而且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