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亲子游戏干预方案对三名个案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单个被试研究设计,对选取的三名大班幼儿进行亲子游戏干预。采用A-B基线实验设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观察观测、知情人报告等方法,亲子游戏作为自变量,个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因变量的指标主要来自两个部分即定量数据和定性报告,其中定量数据包含《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教师评定问卷》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观察表》的量表得分,定性报告包含知情人报告和研究者的观察报告。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基线期(1-4周):基线期主要是通过研究者观察了解个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基线水平,记录幼儿在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时间内的行为表现频次,并结合家长和教师的访谈对基线期内个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分析,收集资料及数据;(2)干预期(5-12周):干预期引入亲子游戏干预方案,对个案幼儿及其家庭进行为期八周的亲子游戏干预。同时在干预期间每周通过研究者《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观察表》的观察报告以及知情人报告对个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水平的改变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干预期结束后运用教师评定问卷对个案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后测;(3)追踪期(13-14周):追踪期是在干预结束之后的两周内,通过研究者观测表、知情人报告对个案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水平进行评估。两周结束之后,教师通过《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教师问卷》对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评分。将这一阶段的行为水平与干预期进行对比,从而了解个案在停止干预后同伴交往能力水平的保持情况,据此做出分析和讨论。结果:综合收集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三名个案幼儿在干预期和追踪期的同伴交往能力高于基线期水平。结论: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亲子游戏能够促进个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