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步伐加大,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渐打破城乡壁垒,带动人口自由流动,也由此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拉动城乡经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大量流入城市的人口中有一部分来自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因其固有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生活环境、言语等因素的不同,在流入城市后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为城市社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善之都,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吸引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最主要聚集城市之。然而这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后出现生活心理方面不适应、利益分配不均、基本权益保障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难享受、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体现我国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现和证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为多民族国家树立典范的同时,呈现人口空间演变的状态下建立的民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城市民族关系,从而促进全国民族融合和民族认同,营造和谐的民族大团结氛围。本文立足于实证调研,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量、民族成分及分布、年龄、教育、就业等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特点、流入方式和动因、作用和困境;对目前北京市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主要部门及职责、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方法进行陈述和梳理。根据现状分析,明确指出当前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主体缺位、部门间协作差、政策法规缺失、管理方法单一、管理理念滞后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问题。由此,深入分析其成因:客观方面存在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与市场经济、世俗化之间有天然的矛盾冲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后的不适应,政府管理体制的约束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等因素;主观方面存在缺少战略性的系统管理思路,现有管理方法与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方法不匹配,管理者对城市多民族融和的管理经验缺乏等因素;管理方法方面存在系统方法尚未形成,对网络、信息、数据库的运用相对滞后,单一的管、控、照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等因素。在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前,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三个多民族国家城市族裔管理经验的总结,探讨管理机制构建的必要性、相关政策制定的倾向性、人口流入的引导性、管理理念的正确性及宗教团体的自主性,由此从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构建管理运行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完善管理方法全面构建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的深入探索,并提出相关构建管理机制的见解,是为了巩固我国统一的国民意识,促进各民族平等交融,实现各民族利益均衡化发展,从而促进全民共同发展和繁荣,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