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章通过对绘画中形体边缘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简要阐述,使我们了解了在人类文明和人文主义发展进步的同时,每个时期对于绘画中形体边缘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把可以它作为一根线索去研究,我们研究它的发展和过去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和未来。虽然是以绘画中形体边缘为线索,但它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同时,对于我们研究的本身又离不开科学性,艺术也有着它理性的一面,就像每个时代的绘画中形体边缘的认识和看法,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人文精神的不断提高所不断变化的,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第二章提到了三维视觉,我们来研究绘画当中形体边缘,绝不是件简简单单的边缘线。而是形体内在于外在之间的联系,目的是就为了再现我们的三维视觉。通过对三维视觉的解释和对它产生原理的简单描述,使大家对它有一个认识。明白研究和学习绘画中形体边缘的根基所在。第三章内容多一些,讲的是在西方美术史中绘画中形体边缘的发展,分三个部。第一部分讲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人文主义和空间体块的真实性以及如何从二维的绘画思考方式,过渡到三维度的。并以米开朗基罗和莱奥纳多.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为例,讲述了,人文性对于画家表现立体的空间感和深度的距离感的重要作用,和对绘画中形体边缘的认识的转折意义。第二部分讲的是印象派时期绘画艺术,主要了解的是空间体块的贯穿性和运动性。分别举了塞尚和莫奈为例,他们对于绘画中形体边缘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真实性基础上,敢于创新和发展,为后来的当代艺术开辟了道路。第三部分当代绘画艺术,首先提到的是当代“视觉”,什么是我们当代“视觉”,它和以往过去的“视觉”特征有何差别以及当代“视觉”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这里同时也提到了当代“视觉”可以分为移情和纯可视两个部分。然后是由当代“视觉”到新的“触觉”,绘画中形体的边缘的触摸感,“触觉”的产生。随着纯可视性的发展,触觉也不可避免要出现。这里的触觉包括了很多方面以及它们与形体边缘的关系。第一点是真实的触摸感,我们以卢西安.弗洛伊德为例。通过他的作品使我们对与绘画中真实的触摸感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真实的触摸感,需要的是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真诚和热爱,以及对于所要表达的事物,那种人性的尊重和个性的关怀。真实性是源于生活,提炼出来的,所以它比生活更真实。在产生视觉的同时也给了人触觉。由于现代人注重人文性和精神性,在文化上也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很多人渴望那种精神上的共鸣,基弗,杜马斯等艺术家,通过打破原有的绘画中的形体边缘,来达到观者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产生了空间感可触摸感。艺术作品没有语言,但艺术家以人文性赋予它生命力,使它可以和观众交流。最后是大众百姓的通俗性及公共性触摸感,这里顾名思义就是大众化的画面触摸感,简单轻松。现代人生活节奏,和生存压力都很大,所以在除了工作以外的时候,不愿意去想太多,太沉重的东西,越简单轻松越好。也是为了缓解平时工作当中的压力。毕竟美术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而且它也不能满足大众的胃口,反而“性价比”比较高的大众艺术普遍被人们接受了。但这并不等于没有艺术性,艺术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有名词,它是由小众到大众,脱离了大众也就没艺术可言了,因为它失去了人文性。人文主义精神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即使是在通俗性及公共性的大众艺术,苹果的手机和电脑就是最好的例子,人性化,简约化,使用起来轻松简单。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符合了现代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尊重人性,保护个性。绘画中形体的边缘是一条线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视觉要求的提高,以往的审美已足不了今天人们的要求了。对于绘画的意义也拓展开了,它并不是只限于传统的架上绘画,而是成为其它和艺术以及视觉有关的基础。本文虽然写的是从“二”到“三”研究绘画中形体的边缘,去探寻他的发展,但其实是对人文主义的关注,可能我表达的还不清楚。但从“二”到“三”中的“三”指的就是真实性,说到真实性,就无法离开人文性。人文性说起来容易,但真的要认识它,尊重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