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因其创伤小、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远期效果显著而被临床广泛接受和应用。这一技术开创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且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检查、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心血管介入技术检查、治疗项目相对较多,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然而,多项技术均在冠脉造影基础上实施,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使用造影剂后48h内发生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血清肌酐指标与使用造影前相比升高25%以上或血清肌酐上升超过0.5mg/dl。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血管介入引起的造影剂肾病死亡率高达34%,已经成为院内获得性肾损害的第三大病因。目前,临床上对于造影剂肾病常规预防、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可是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尚缺乏理想的治疗和规范的护理方法,再加上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治疗和规范的护理研究。以寻其有效预防和治疗,进而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所以规范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研究在预防心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细化护理是以医学科学为基础,以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为依据,以人文关怀为指导,从患者入院决定治疗直到此次治疗结束,以把每项治疗、护理和服务及每个环节做细、做精、做实的理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介入后造影剂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血管内三科病房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造影术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并验证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观察指标:(1)患者对责任护士、治疗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2)干预前后血肌酐水平指标;(3)干预前后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尿NAG指标;(4)两组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创建数据库,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差异显著为α<0.05,差异非常显著为α<0.01。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5天血肌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手术后2天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5天血BUN、尿β2微球蛋白、尿NA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2天血BUN、尿β2微球蛋白、尿NAG水平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1、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 2、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指标; 3、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认知度,了解相关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 4、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患者中安全、有效且可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