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过冷Fe-Co合金中的亚稳相及其凝固行为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熔融玻璃净化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几种不同成分的亚包晶及过包晶Fe-Co合金在过冷条件下亚稳相的形成及其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借助经典形核理论和瞬态形核理论详细讨论了过冷Fe-Co合金中亚稳相与稳定相竞争形核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提出了过冷Fe-Co合金中形成亚稳相的临界条件。采用TEM技术观察了亚包晶Fe<,90>Co<,10>及过包晶Fe,,70>Co<,30>合金中亚稳相的形貌并对其生长形态、形成机制及初生相成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深过冷Fe-Co合金中亚稳相对匐金凝固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亚稳相对合金粒粗化的模型。研究了Fe<,70>Co<,30>合金中亚稳相形貌的稳定性及亚稳枝晶核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主要结论如下:(1)当亚包晶Fe<,90>Co<,10>合金的过冷度大于66K、过包晶Fe<,70>Co<,30>和Fe<,50>Co<,50>合金的过冷度大于204K和287K时,亚稳相γ(fcc)和δ(bcc)分别做为初生相首先从两类包晶合金中析出,爱快速生长过程中再辉的影响,初生枝晶碎断并以枝晶核的形式弥散分布在凝固组织中;(2)实验证明过包晶Fe-Co合金形成亚稳相的临界过冷度不仅与熔体过冷度有关,而且与合金成分密切相关,合金中溶质含量越高,形成亚稳相的临界过冷度越大;(3)在熔融玻璃包覆的深过冷Fe-Co合金凝固中,冷却速率对两相竞争形核影响甚微;(4)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同时表明,在实验所能达到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Fe-Co合金熔体不可能实现平界面生长,枝晶是其唯一的生长方式;(5)在考察亚稳相的体积分数与过冷度的关系中,首次提出"有效过冷度"的概念;(6)过冷Fe<,90>Co<,10>及F<,70>Co<,30>合金在整个过冷度范围之内,没有明显的二次细化现象,相反在形成亚稳相之后,随着过冷度增大,凝固组织有一个明显的粗化过程;(7)当Fe-Co合金熔体的过冷度大于亚稳相形成的临界过冷度时,需对BCT模型进行修正;(8)深过冷Fe<,70>Co<,30>合金中亚稳枝晶核的稳定性是由枝晶核内的溶质均匀化速度决定的;(9)小过冷度下过包晶Fe<,70>Co<,30>合金形成的粗大树枝晶使合金呈脆性断裂,随着过冷度增大,凝固组织得到细化,合金的失效由脆断转变为韧性断裂。
其他文献
该论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o.59775040)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室的资助项目.课题组前期工作已证明了硫代钼酸镍作为油品添加剂,不仅抗磨极
论文工作主要测量了各类钨酸铅晶体的闪烁和抗辐照性能,研究了辐照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包括辐照激发发射谱、辐照诱导色心的形式和种类;研究了后处理和掺杂对晶体性能的影响.总
在该论文分别用溶胶-凝胶法、插层复合法和紫外辐照法制备几种新型的聚酰亚胺/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研究.该论文尝试制备了一些新型聚酰亚胺基纳米复合
学位
该文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了离聚体加入前后HDPE/PA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了离聚体对HDPE/PA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动态粘弹谱仪考察了离聚体加入前后HDPE/PA共混
该论文对高性能碳纤维与树脂基本的性能适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T800、T700、AS4三种高性能碳纤维进行了表面状态的表征与分析,其中包括使用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纤维表面
随着一氧化氮(NO)在人体内的作用被慢慢挖掘和研究,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等疾病中的角色渐渐清晰,针对一氧化氮外源供体的研究在近几年也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人们致力于合成
以40Cr为代表的低合金钢经过调质处理后具有着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所以对其质量的检验与控制成为必然.而硬度是其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在实际调质处理过程
该文结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航空用GH141合金的研制"和"航天用新型高温合 金的研制"所进行的热处理工艺制定、高温拉伸性能、持久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测试,以各种有效
纳米银作为一种抗肿瘤剂,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大多数肿瘤内都存在乏氧细胞,其抵抗射线,使治疗效果差。同样,人脑胶质瘤内缺氧不可避免。之前有体外细胞实验证实,纳米银能增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