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样冠状病毒S蛋白免疫原性及细胞受体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2003年暴发的SARS是由一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高致死率的呼吸道疾病,在随后的SARS冠状病毒溯源中又发现一类与SARS冠状病毒在基因组上有很高的相似性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样冠状病毒(SL-CoV)。本论文对SARS-CoV及SL-CoV S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和细胞受体CD209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   1.分别构建了含有SARS-CoV S基因、SL-CoV S基因以及二者的嵌合体(即含有SARS-CoV S的受体结合区域RBD的SL-CoV S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免疫小鼠,检测不同S蛋白引起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证明SL-CoV S相应的RBD区域的免疫原性与SARS-CoV S RBD具有较大差异,两者之间仅存在的微弱的交叉反应。中和实验说明SL-CoV S318-510区域不能产生针对于SARS-CoV的中和抗体。   2.利用RT-PCR的方法得到小蹄蝠(Hipposideros cineraceus)CD209的同源基因,命名为hcCD209,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来自该种蝙蝠的CD209与恒河猴CD209L2的相似性为70%,与人CD209和CD209L的相似性分别为41%和46%。其中相似性最高的为C端的糖基识别区域(CDR)。对于这段区域,hcCD209与人和灵长类同源基因的相似性达82-8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cCD209属于CD209家族,在进化上与人的关系更近。本文同时对hcCD209的CDR进行原核表达,制备了兔抗hcCD209 CDR的多克隆抗体,构建了稳定表达huCD209和hcCD209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命名为HeLa-huCD209和HeLa-hcCD209,为后续研究CD209与SARS-CoV S及SL-CoVS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在国内的消费类电子市场中,电子手表芯片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中,作者结合在深圳集成微电子公司的实习工作,对现有手表芯片技术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多功能手表芯片S7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胚胎干细胞(ESCs)的巨大医学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必将推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最终的临床应用。ESCs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受多种细胞因子的
氮素是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氮受限情况下,植物会表现出对可利用性氮素(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等)的强烈竞争,因此研究植物氮素获取策略对于认识生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且越来越强调与人类福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存在不确定性、静态、政策应用性差等缺陷,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则强
学位
为阐明荔波野生梅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选取不同小生境条件下的荔波野生梅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植株(叶片和果实)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生长土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进入超深亚微米阶段,电路复杂度不断提高,芯片测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SOC(System-On-a-Chip)来说,测试数据量越来越大,测试时间越来越长,SOC测试成本已经占据
本文对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技术的信号处理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四极矩共振的基础理论,介绍了核四极矩共振的产生机理和用于爆炸物检测的两种激励脉冲序列;接着介
几乎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较高浓度(约100mM)的Na+(K+)及cl-等离了的溶液中进行的(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由于常见的离子Na+(K+)等与绝大多数生物分子的配位均很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