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蕃赞普赤德松赞时期佛教僧人的政治地位达到了顶峰时期,汉文史书中称钵阐布,当时参政的僧相有两位,一位是钵阐布云丹,另一位是钵阐布娘·定埃增。僧相制设置过分地消弱了旧贵族的权利。由于这两者问的矛盾,最后导致了吐蕃王朝分裂达四百多年。系统地分析这一时期尤为重要,加之本人对钵阐布云丹的兴趣,所以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吐蕃著名的僧相钵阐布之一__钵阐伽云丹。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充分应用敦煌古藏文文献资料、吐蕃金石文献以及藏汉文古代历史文书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钵阐布云丹所处的时代背景、家族状况、历史功绩与政治、外交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多角度研究。具有二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全面系统客观地研究钵阐伽氏族,补充了钵阐伽氏族对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对吐蕃分裂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导致分裂的原因是内外因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研究认为内因是统治阶级的矛盾;外因是吐蕃的扩张战争使得人民厌战。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三章九节。首先,本文从分析钵阐伽氏族入手的,由于资料的缺乏,很难断定钵阐伽氏族是属于藏族六氏族中的哪一分支,所以,通过研究认为钵阐伽是属地名,并且阐述了钵阐伽氏族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次,以昌都摩崖石刻和噶琼碑、长庆会盟碑为依据,确定和总结了钵阐布云丹对内对外的历史功绩。由于权势过高引起了信仰苯教的旧贵族的妒忌,最后导致钵阐布云丹被弑,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现如今在拉萨市林周县和拉萨市泥塘乡等地把钵阐布守为护法神,种种迹象表明,钵阐布云丹为吐蕃社会所做的贡献是无可非议的,以至当今人们也为此歌功颂扬。再次,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吐蕃分裂的原因各抒己见,但是我们仔细地分析可以得结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分裂;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钵阐布云丹和韦·嘉多热达纳坚为代表的两大集团之问的矛盾。因此,本章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他们对吐蕃王朝的影响。本人认为吐蕃王朝分裂的原因实质是旧贵族与新贵族之问的矛盾,加之自然灾害以及繁重的徭役(七户养僧制),使得吐蕃平民起义,导致吐蕃分裂四百多年。有些史料记载:起义跟钵阐布有关系,本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为起义寻找一个借口,从时间断定钵阐布被弑至起义之间相隔三十几年,由此可见,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