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酸水解工艺及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以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作为乙醇发酵的原料,在水解工艺和发酵工艺上做了研究,期望在可再生资源向乙醇的发酵转化方面扩大原料的来源范围。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的水解,是其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首要步骤。玉米芯作为农作物的废弃物,其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在已发现植物中是最高的,约为35%~40%。本课题选择玉米芯作为乙醇发酵的原料,原料的水解方法选择化学酸水解法,主要研究了两步酸水解法,即对粉碎的玉米芯首先用浓硫酸进行常温预水解,之后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然后再进行稀硫酸水解,并对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得到的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经处理的水解液作为可利用木糖产乙醇的重组基因工程菌E.coli 947(pEtac-PA)和树干毕赤氏酵母Pichia stipitis CBS5773发酵培养液,并对两种菌的水解液乙醇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包括如下内容。测定了玉米芯中总固体物质、灰分、酸溶木质素及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分别为:98.2%、3.8%、3.3%、16.9%。对两步酸水解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浓酸预处理中浓硫酸浓度和料液比,稀酸水解中硫酸浓度、水解时间及水解温度(压力)对还原糖及五碳糖转化率的影响。由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水解条件,得到的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浓酸预处理中,浓硫酸浓度60%,料液比1:4左右;稀硫酸水解中,硫酸浓度4%,水解时间1.0h,水解压力0.1MPa。考察了水解液的脱毒方法,确定了脱毒工艺。确定的脱毒工艺方法为:水解液煮沸15min,之后由Ca(OH)2粉末中和逐渐调pH值至10,过滤,然后再由硫酸将pH值回调至适当值,再过滤,再于25℃下真空蒸发浓缩至适当浓度,最后由2%浓度的活性炭脱色。研究了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重组菌E.coli 947(pEtac-PA),在玉米芯水解液中发酵产乙醇的情况。考察了发酵条件因子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以及优化了该菌的发酵条件,结果为,在摇瓶发酵时,摇床转速为100r/min,装液量20%(250ml三角瓶装50mL发酵液),接种量6%,最适pH 7.0,耐最高初始总糖(葡萄糖+木糖)浓度为50g/L+50g/L,酵母膏最适添加量为5g/L,在最适条件下发酵初始糖浓度65g/L(葡萄糖35g/L+木糖30g/L)的水解液最高乙醇产量为0.29g/g,占理论产量的56.9%。同时对树干毕赤氏酵母Pichia stipitis CBS5773进行了驯化,结果是该酵母适应了水解液中的毒性环境,驯化后的酵母在水解液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与在合成培养液中接近,在初始糖浓度为65g/L(葡萄糖35g/L+木糖30g/L)的水解液中进行发酵试验,结果是发酵48h达最高乙醇转化率为0.26(g/g),为理论产量的52%。
其他文献
用1HNMR和 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 ,并确定了 1HNMR和13CNMR谱中各谱峰的归属 ,为证明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提供了依据
以桑椹为原料,没食子酸为标准物质研究了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桑椹提取液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福林-酚试剂与质量分数为12%的Na2CO3溶液体积比为1:2、
<正>共青团长春市委学校部于2010年7月至10月面向全市小学开展了小学校园灰色语言问卷调查,现已作完相关研究。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两种形式。问卷以市区各小学学生为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引领我国外贸服务行业的新业态,相比于传统代理出口模式,该模式能够减少贸易环节、降低贸易成本,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保、物流等配套服务。本文
<正>新时期对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站位"角色提出了重大挑战,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潮流要求品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育活动的创新者、反思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国在一些领域治理中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
报纸
<正>SHENMAI injection(SMI) is a kind of herbal injection widely used in China derived from SHENMAI formula.Ginsenoside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in SMI.In order
会议
比较6种生长在不同树种上的桑黄子实体多糖、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桑黄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桑树桑黄子实体多糖、黄酮及三萜含量均高于其他树种,分别
介绍了近年来世界PVC生产技术在原料、清洁生产、聚合方法、助剂等方面的发展,包括:1以可再生资源甲烷为原料制备氯乙烯、氯乙醇脱水制氯乙烯,完全摆脱汞催化剂;2充分利用氯
介绍偏差的概念、持续质量改进的要素、偏差处理的步骤与方法,阐述偏差处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的关系,对偏差处理如何推动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