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H4催化氧化的原位谱学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工作着重考察了Pt和Pd贵金属基底上氧化物薄膜以及反应条件下可能生成的超薄氧化物膜对CH4或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超高真空-原位红外光谱高压反应池的巧妙设计,可以观察到红外光谱中较低波数区间内可归属于金属-氧键的振动信息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模型催化剂多晶Pd和Pt表面上CH4氧化反应动力学曲线的鲜明对比,结合原位红外谱学证据,我们成功地探明了600~800K温度区间内PdO与金属Pd的生成与O2分压的关系以及相对催化活性,而Pt表面始终以金属态形式存在。利用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反应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得到的负载型Pd催化剂以及Pd(100)表面所表现出的催化CO氧化反应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预还原的负载型Pd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预氧化的催化剂;预氧化的PdO/SiO2催化剂即使在富氧的CO氧化反应气氛中仍会逐渐被还原,而预还原的Pd/SiO2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始终保持金属态;p(2×2)的化学吸附O表面以及(√5x√5)R27°的表面氧化物在反应气氛下能很快被还原而表现出相对较高的CO反应性,而体相PdO表面CO反应性最差。  利用Pt(111)表面作为衬底生长具有规整二维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制备反模型催化剂,并考察其CO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覆盖度介于0~1ML的规整z-TiOx薄膜对其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而w-TiOx薄膜覆盖度介于0.3~0.5ML之间时表现出对活性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层SiO2薄膜覆盖特定单晶表面,我们可以测得Pt(111)表面CO氧化反应的活化能曲线,从而补充和完善了早期的文献数据。近半满单层覆盖的FeO(111)/Pt(111)表现出较高的CO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证明:近常压O2处理后生成O-Fe-O结构的FeO2薄膜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在其覆盖度为0.4ML时活性最高。近常压富氧的反应条件下,FeO2岛状薄膜起到活化并储备活性O物种的作用,反应中弱键合的O物种可不断迁移至FeO2薄膜边缘参与反应。
其他文献
微柱液相色谱(μ-LC)是近年来在对常规液相色谱柱进行微型化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微分离技术。其中,毛细管液相色谱柱(Capillary LC,简称cHPLC),特别是毛细管填充柱是发展最快、应用
荧光探针能在复杂环境中针对某一特定化学物质进行特异性识别并产生荧光响应信号。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便快捷、实时原位检测及可视化等优点已成为重金属和过渡金属检测的重要方法。荧光探针重要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化学研究工作者重视。杂原子杯芳烃的特点是在传统杯芳烃桥联的位置引入杂原子代替原来的亚甲基,杂原子引入使得其与经典杯芳烃相比有显著的络合能力、不同的构象和识别性能等,它可作为优秀的分子平
该论文介绍了针对稠油出砂冷采井筒高含砂原油举升问题而开展的化学降粘研究结果.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经济有效的降粘剂;通过乳化降粘,在保证产出砂粒被举升至地面的同时,可
研究和调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s)对于探索生命奥秘、调节生理过程以及发展新的疗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肽作为分子量介于传统的PPI调控剂——蛋白质及有机小分子之
本文以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Na-SMA)等为湿敏材料,在小型叉指金电极上成膜,制备了高分子电阻型薄膜湿敏元件。 研究了湿敏材料对元件响应特
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合成了四个系列16种树枝状大分子希夫碱三齿手性配体;研究了这些新配体与钛(Ⅳ)形成的配合物在催化不对称杂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
该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针对东药总厂AZT的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排污现状调查及污染负荷预测,并通过调查和污染负荷预测的结果,提出了具体
丝裂霉素C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类抗癌药物。然而丝裂霉素C在静脉注射给药中受到诸多限制,如生物利用度极低、体内半衰期极短、非特异性全身分布、严重毒副作用等,使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