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现状研究--以江西省X县和H县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近十年多来,中国一些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和实施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这对于解决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这一政策实施的情况到底如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怎样进一步完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公共政策系统理论,通过对江西省省属师范院校S校465名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以及该省X县、H县4所乡村小学的深入调研,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是一项连民心惠民生的重大政策,对提高小学教师质量,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政策实施的成效是,补充了大批乡村教师,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了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创新了师范生培养模式,促成了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形成。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是,政策的认知度较低,“公费制度”没有全面实行,师范生报考动机功利化和从教情感缺失,违约追偿机制不完善。造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政策主体方面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政策客体接受程度较低;公共政策环境欠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必须规范政策主体的执行力;提供政策客体职业发展平台,加强师德教育;优化公共政策环境,尤其是要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发展为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往更高层次发展。当前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而伴随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数字鸿沟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通过物理手段填平数字鸿沟的同时,更应关注弥合学生在技能和使用方面的鸿沟,实现对新数字鸿沟的跨越,从而助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笔者通过回顾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
学位
在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减轻小学生过多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不仅仅关乎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减负”问题已延续数十年未有根本性改观,“减负难”似乎已成不争事实,那么,“减负”究竟难在哪里?其主要“症结”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减负”的出路又在何方?对
学位
建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取得了翻天覆地成就。但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教育还面临诸多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仍然处于被漠视、被遗忘的角落。办学条件落后、教育经费不足、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农村小规模教师不能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农村学生生源持续流失,农村小规模学校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问题成为中国义务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一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了解决布局调整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困难,使得农村的寄宿制学校迅速成长起来。寄宿制小学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产物,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但寄宿制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2018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小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基础教育相关学校逐渐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新型教育形式,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2012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2016年被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正式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地方研学政策也陆续出台,研学旅
学位
教育是关系社会民生的一项重要事业,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在新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不仅降低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经济成本,同时改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农村家长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为了子女将来谋得高收益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农村家长越来越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费用支出比例。当前城乡教育差异比较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
学位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自古便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传统文化中教师享有着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和教师权威。教师权威是教育过程中基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内在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而产生的独特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今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教师权威呈现出不断弱化甚至被消解的趋势,处于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自身形象也一
中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的的重要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与教师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关注校长的领导力,期望校长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领导与行政领导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文通过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期数据和第一期追访的数据构造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消除了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校长个人特征和学校情况,并在控制了校长的教龄、校长任职
“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作为由国家主导、政府出资的无偿性补助,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减轻家庭教育负担,降低辍学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H省国家级贫困县Z县作为调查区域,选取Z县3个乡镇共6所中小学作为样本进行实地调查,结合量化、质性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发放问卷,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对Z县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此,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之举。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引领长江经济带教育发展,践行中部崛起战略中有重要地位。尽管武汉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走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