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比较研究——以苏州和徐州地区的城镇扩展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增长轴心已转移到以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由市场和开放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的转型为区域城市化及城市群体空间结构的演变注入了重要动力。同时,经济全球化为江苏的城市化带来新的变化,在海外直接投资(FDI)的推动下,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以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主要特征,但其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别是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差异也愈加显著,这种差异已经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是揭示城市化时空演化规律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时间上的过程和空间上的格局的耦合性研究往往需要立足于中小尺度的关联性去发现大尺度的结构性;立足于时空语义去解释城市化发展的事件和状态,其核心是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时空数据中非显式存在的知识、空间关系或其它有意义的结构模式等进行发掘。 论文在对国内外城市化空间格局及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为支撑,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的揭示,选择了苏南、苏北的两个典型的地区—苏州与徐州市为实证,并基于1980年代以来的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张的视角,探索性地揭示两个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等方面的特征,最后通过空间变差分析,对两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两个地区城市化的驱动机制上分析了其差异形成的原因。论文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从地理学的视角阐述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的空间含义,并针对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存在着较大区域差异的现状,指出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不同时间断面的格局特征和城市进程中的空间格局的演化进行对比,对更多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从区域城市化空间分异、城镇群体空间格局、城市化空间过程、中国城市化理论及机制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实证方法论。主要是论文第三章的内容。从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技术路线入手,指出空间格局的识别和空间过程的分析是发掘空间模式、构建空间模型的重要基础。基于对格局与过程的空间尺度、空间异质、空间依赖、空间结构等本质特征的认识,构建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为核心,结合景观韵律测度、元胞自动机等方法,用以分析城市化空间格局及过程的方法框架。 第三部分: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实证研究。包括论文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内容。以江苏省、苏州市和徐州市为实证区域,基于城镇空间结构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视角对城市化的空间格局与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江苏省城镇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模型拟合,以及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全局及局域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利用连续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对城镇实体地域增长的动态监测,运用景观韵律测度的方法揭示苏州地区和徐州地区城镇群体形态演变的格局特征;引入ESDA中的G统计方法,用以发现苏州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化发展的“热点”地区演化特征:引入Moran散点图,用以分析徐州地区城镇增长的“空间极化”趋势等。 第四部分: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比较研究。包括论文的第七章、第八章内容。运用ESDA中的变差函数与方差图等工具分析苏州地区和徐州地区城市化指数的空间变差及其各向异性;并基于多时相数据探索两地区城镇扩展随距离变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通过最优拟合模型的参数之间的比较来揭示其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差异,最后运用城市化动因理论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文研究结果表明:①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通过模式测度的方法,充分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化分异的格局特征及其空间演化过程。ESDA是城市化研究从格局到过程分析范式的重要支撑;②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着两极“收敛”的趋势,即苏南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苏北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都在不断扩大,其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也日益加大;③苏州地区城市化“热点”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不断演化和跃迁的特征,说明其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在不断变化;④徐州地区的城市化始终为“核心”极化式的发展,表明其城市化的驱动机理较为简单;⑤由于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城市化驱动机制的不同,苏州地区与徐州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迥异。 综上所述,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①首次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面应用于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实证研究,其实质是运用知识发现的方法去发掘人文现象的空间模式,并发现了许多常规的将城市化变量专题化或可视化所无法揭示的格局特征及演化规律:②构建了城市化研究从格局到过程的方法框架,即以ESDA为核心,整合景观韵律测度和城市CA技术,用以分析城市化空间格局及过程的方法框架。③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实证比较,通过对苏州和徐州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时间断面的空间特征的对比,揭示其格局和过程的模式差异,并分析其不同的城市化机理。
其他文献
内陆湖泊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极为重要的水资源,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及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许多内陆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咸化,有的甚至完全消亡,这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各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表明,文化遗产的适度旅游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
耕地是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重要土地利用类型和宝贵资源。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耕地的需求都不断增加。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也
学位
作为政府干预土地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1896年起源于荷兰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国外已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相比而言,我国城市土
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由其引起的城镇缓发性风沙灾害,主要表现为沙尘天气和风沙流侵袭,其持续性足以使城镇掩埋在沙海之中,这样的事例在
对一名教师来讲,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应该是教师所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保证,是树立自己威信和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及必要手段。具体到一名数学教师,其知识储备的专业化和广泛化,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架构,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以广阔的基础信息知识为载体的基础知识储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一门学科,而现实世界是遵循辩证唯物主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村、农业社会向现代非农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它既包括农村人口向各级各类城镇的空间转移,也包括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扩散、渗透,农村自身的产业结
张艳玲(女)艺术简历 199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多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潜心绘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及各种绘画交流张艳玲作品 Zhang Yanling (female) Art re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村地域面积不断减小,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而部分乡镇地区仍然盲目地追求城镇化和GDP增长,造成了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被认为生态系统良好的农村地区也开始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其日趋恶化的趋势必须受到特别重视。因而急需加
本文从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出发,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方面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GIS的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辅助系统。我们将系统分成了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