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和GIS的北京地区美国白蛾时空分布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按照昆虫分类属鳞翅目(Leiidor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也被我国列为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为了明确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种群的分布情况,探究影响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分布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提供的多年监测信息,借助ArcGIS和GS+等软件平台,利用地统计学分析的原理,分析了 2008年至2014年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种群的半变异函数特征。然后,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生成了分布地图,在分布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美国白蛾种群分布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找出了关键影响因素,并明确了最初入侵北京市的美国白蛾来源地以及美国白蛾在北京市的大致扩散路线。本文旨在为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主要入侵生物的资源库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美国白蛾每年发生3代,分别为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其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并且种群密度越大,聚集程度越大。分布特点是:多位于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区;分布趋势为:东部、南部多,西部、北部少,主要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等地区。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的数量变化规律为单年内越冬代成虫数量最多,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成虫较少,一年之内成虫数量呈下降趋势,到翌年越冬代成虫数量回升,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影响美国白蛾空间分布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和人为干扰。年最高气温会影响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白蛾的分布,年最低气温会影响该虫越冬代的分布;并且美国白蛾喜欢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同时,人口数量和交通是致使美国白蛾发生严重与否的两个关键人为干扰因素。本研究推测入侵北京市的美国白蛾极可能来自于平谷区和河北省交界附近的美国白蛾种群,结合各年份的分布地图得出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的入侵扩散大致路线为:首先从平谷区附近的河北省地区传入平谷区入境,然后从平谷区逐渐向京内的其它适生区域扩散,最终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稳定的聚集分布格局。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期间,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知识宝库。其内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是人们求知解惑的重要来源。信息检索系统作为人们获取网络资源的高效工具,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采用关键字进行全文检索方式的检索系统,存在检索结果不全面和相关性低等问题。针对目前检索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对检索系统加以优化,实现对查询关键词进
学位
2004年碳量子点第一次被研究人员发现以来,由于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质,例如良好的水溶性、优越的光学性能,结构可调节性,耐光漂白和低生物毒性等,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本论文选用富含蛋白质物质为碳源,经一步水热合成法获得多个碳量子点,并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质,设计出分别用于检测Hg2+、环丙沙星、Fe3+的荧光传感平台,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在大力发展新型墙材的背景下,各类新型砌块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侧表面孔洞率>50%或侧表面是榫卯形式的砌块,这类砌块具有保温、隔热等优点,但用其砌筑而成的墙体竖向灰缝砂浆饱
丝绸被称为“纤维中的皇后”,因为其出色的光泽、优质的触感、良好的耐用性等优点,丝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在染色过程中,因为其较差的润湿性和染色性,使得丝绸产品的染色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个结果,人们开始寻求不同的改性处理技术对丝绸进行预处理,在众多处理手段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因为其处理时间短、处理效果好、无有毒副产品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纺织工业的关注。本文设计并制作了能在空气中进行大气压辉光
学位
学位
互联网数据正在呈指数型爆炸性增长,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感兴趣的信息成为人类的一大挑战。一系列自动化处理任务由此应运而生,其中便包含事件抽取。事件抽取任务是从文本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