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结构立面作业机器人液压伺服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l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跨区域经济发展及海上资源开采大力促进了国家对船舶、海洋钻井平台和海洋油气存储罐等工程装备的投入。海洋工程装备长期面临污损和海水腐蚀问题,为提高装备寿命和可靠性,需要对装备进行定期清刷和喷涂等维护作业,多年以来清刷维护等作业主要由人工完成,作业效率低下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本文旨在研究一机器人对海洋工程装备大型钢结构立面进行维护,减轻人工作业负担并提高效率。在国内外大型钢结构立面作业机器人相关技术调研基础上,结合海洋工程装备的特点确立本文研究的机器人性能要求和方案。设计磁吸附履带,对比不同磁路选取磁力损失小的方案作为机器人磁吸附备选结构;设计可伸缩清刷结构和摆动喷涂结构以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对大型钢结构立面作业机器人五种运动姿态下吸附稳定性分析,分析机器人姿态角和壁面倾角对吸附力的影响趋势,通过曲线得到稳定条件下磁吸附单元的最小吸附力。设计大型钢结构立面作业机器人控制方案,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基于下位机控制方案对机器人控制硬件、液压马达和减速器选型;建立阀控液压马达模型,对有、无闭环反馈和有、无PID控制器时在负载变化下的液压马达速度响应做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比模糊PID和普通PID控制下液压马达速度响应,确定使用模糊PID作为本文控制器方案,以提高机器人运动性能。针对大型钢结构立面作业机器人自主作业要求,基于栅格法对机器人工作面进行环境建模;确立完全遍历路径规划算法评价指标,基于栅格地图使用实验方法对内螺旋法和往返前进法两种遍历方法进行对比,选取适合本文要求的方法;结合水波纹方法和A-Star点对点路径搜索算法使路径规划陷入死角的机器人从死角逃逸;对A-Star路径搜索结果链表进行处理,减少路径长度和转弯次数;使用滑模控制方法控制机器人跟踪目标轨迹,并结合定位预测模型用仿真方法验证了轨迹跟踪控制算法性能。对机器人样机进行实验分析,使用气泵打压方法确定机器人控制器密封舱和编码器舱密封性能;对选定的两种待定磁路进行法向拉力实验,根据结果数据确定乙型磁路为吸附单元磁路;使用上位机控制机器人进行定距离不同速行走实验,机器人定速度和角速度实验,验证了机器人运动性能。
其他文献
高精度水下导航定位能力一直是制约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实现大范围,长时序,远距离海底地形抵进探测的瓶颈问题。推位导航系统能够为AUV提供连续的水下位姿信息,但是其自体定位误差随时间累积,需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或声学定位系统进行修正。但声学定位系统覆盖范围有限,而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在水下环境中使用。地形辅助导航系统虽然自主性较高,不需要卫星导航系统或
社区搜索的目的是找到包含查询顶点集的社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简单图和属性图上的社区搜索,目前已有许多社区模型,如k-core、k-truss、k-ECC和k-clique等。另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顶点和链接类型相同的同构网络上,不能直接应用于具有多种类型的对象和链接的异构信息网络。在诸如书目网络和知识图谱等大多数的异构信息网络中,存在着各种网络拓扑信息和节点属性信息,对属性社区的搜索往往能获
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开采需求的增加,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在各国海洋资源开采领域比重增加,水下控制模块(SCM)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对水下生产设备进行控制、数据采集和传输,保证海洋资源稳定、可靠的开采。目前浅水领域海洋资源急剧下降,海洋油气的开采逐步向深海领域发展,因此,发展海洋石油装备和技术至关重要。我国水下生产系统发展较晚,在SCM等核心设备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了良好的实践验证,但相关配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船舶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增大利润空间,超大型船舶的主尺度也日益增大。然而超大型船舶由于船艏大外飘所带来的船艏砰击、以及甲板大开口所带来的弯扭耦合效应等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船舶结构安全性问题,对超大型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在超大型船舶上安装铺设传感系统,通过测得波浪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数据,对超大型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外载进行反演
随着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船舶行业发展迅猛。湿式摩擦离合器作为船用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将直接决定传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湿式离合器的主要传扭部件为摩擦片和对偶片,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滑摩,产生大量热,导致摩擦元件出现裂纹、磨损严重甚至摩擦材料脱落的现象,摩擦元件的热稳定性对传扭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摩擦元件开展热机耦合研究,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热负荷特性及其使用
波浪与海流会对海上固定或漂浮的结构物与装备施加复杂的载荷,为了减少开发海上结构物与装备的成本与风险,需要可以模拟波浪与海流的实验室设备。因此,开发出海洋环境物理模拟试验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外的波流水槽种类较为单一,以配置斜冲型入水口和推板式造波机为主。但推板式造波机在造波过程中会产生背波,干扰造波板的位移与控制,影响造波质量。另一方面,斜冲型入水口在流速较大时,会对水槽的自由液面造成干扰,
随着智能化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水面装备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面环境感知是船舶智能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船舶距离信息获取有利于船舶避障、无人船自动驾驶、船舶路径规划等。相较于雷达设备,价格低廉且精度较高的基于双目测距系统的视觉测量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特征点的水面船舶双目测距系统,通过双目标定、立体校正、特征点提取、稀疏立体匹配等技术实现了水面环境下
智能水下无人运载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和无人水面航行器(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作为应用于水下和水面的两类智能运载器受到广泛关注。USV作为AUV的通信中介与其协同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AUV在深海作业尤其处于弱定位条件下,USV对AUV的实时跟踪技术是保证其作业安全的关键性技术。本文针对弱定位的条件完成了目标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人类将寻找资源的目标指向海洋,海洋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洋面积约占到地球表面的71%,而人类已探索到的海洋面积只占海洋总面积的5%,制约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关键因素便是深海设备。但包括核潜艇在内,人类在水下逗留一般不超过40天,这严重限制了人们对海洋的探索能力,因此,深海空间站是人类未来探索海洋的攻坚堡垒。在建立深海空间站的同时,载人潜器与深海空间站的对接同样重
为了克服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给与充分支持。压电材料是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种可以将机械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机制使之具备了巨大发展潜力,而风能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利用压电风能收集系统可以为无线传感器供能。受到叶片仿生加筋的思想的启发,本文基于基本形状下的模态振型来探讨压电材料作为“叶脉”在基底材料上的布局,并寻找最佳的模态应变布局,以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的输出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