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兹杰夫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ly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利亚·亚历山大维奇·格鲁兹杰夫(1892-1960)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艺学家、批评家、高尔基的研究者,同时也是苏俄著名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的一员。作为批评家,格鲁兹杰夫始终用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他开创了俄罗斯文学中的“面具”理论批评,并对俄国形式主义者的理论中有所反思,发展了后形式主义批评。同时,格鲁兹杰夫在高尔基批评和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高尔基研究的第一人。其先锋的文学理论及现代的批评观念使之成为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格鲁兹杰夫的理论批评与作家批评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文学批评的内涵及特点,并总结其取得的成果和贡献。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绪论、论文主体、结语及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中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选题的创新之处和意义,指出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格鲁兹杰夫的生平和文学批评的创作背景,指出其在“谢拉皮翁兄弟”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简要梳理了文学“面具”的发展史,主要从作者思想与文本思想、作者身份与讲述人身份两个层面阐述格鲁兹杰夫“面具”理论批评的内涵,尝试探讨其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异同,归纳其“面具”理论的主要成果和贡献。第四章对格鲁兹杰夫的后形式主义批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其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功利性等问题上的看法,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格鲁兹杰夫的理论批评观点。第五章研究了格鲁兹杰夫文学批评中的高尔基主题,阐明了其在高尔基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格鲁兹杰夫笔下高尔基的形象及其对高尔基作品的解读和批评。结论部分概括了本论文研究任务所取得的成果。
其他文献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可当前中国学生对此普遍缺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批判品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集情与理的演讲辞(悼词),
目的研究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过程中的妊娠结局。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患者460例,根据控制
<正> 近几年,我军司机的新训,已由各自为战的连(排)分散训练逐步转向为营、团级规模的基地化组训,其生活条件、训练场地、科目设置、教练用车、教学设备、人员素质等较过去大
分析化工类科研建筑供配电、设备选择、工艺设备布置与管线敷设、防雷与接地、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在电气设计中与一般民用建筑的不同点,结合工程经验,提出在设计各阶段应注意的
领导决策中的过度求稳心态常常表现为在决策方式上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在决策目标上趋于保守、力求稳妥,在决策意见上以我为主、罔顾他言。领导者长期怀有过度求稳心态,可能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极广。本文论述了膨胀土的外观特性及危害性,重点是应采取的物理与化学的处治方法。膨胀土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以四位7 0 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 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
在镁-锂合金阳极氧化中以氨基乙酸为添加剂制取氧化膜,并讨论氨基乙酸对氧化膜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无损涡流测厚仪、极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反映到语言上来。语言,主要是词汇,本来就是经常处在变动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