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概念的红绿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_ke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体系中,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认知。隐喻的本质就是人们借助于我们概念体系中已存在的且熟悉的概念去理解那些生疏的抽象概念。道德概念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无形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有形的具体概念去认识它,以加深理解。而颜色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且颜色还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心理意义。因此,本研究在总结了具身认知、概念隐喻、道德判断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整理了相关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关于概念隐喻研究尤其是道德颜色概念隐喻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此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3个实验探讨红绿颜色的积极消极情绪隐喻问题、道德概念红绿隐喻的问题、以及红绿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一通过词汇分类的stroop效应实验,探究在中国文化习惯下,红绿颜色所隐喻的情绪意义。实验二建立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探讨在道德领域,是否存在着道德概念的红绿颜色隐喻。实验三,基于道德概念红绿隐喻的存在,进一步探讨红绿隐喻是否对更为复杂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第一,红绿颜色概念与积极消极情绪概念具有隐喻联结。绿色与积极概念具有隐喻联结,红色与消极概念具有隐喻联结。第二,红绿隐喻对道德概念产生影响。绿色与道德概念具有隐喻联结,红色与不道德具有隐喻联结。在红色背景下个体对不道德词汇的反应更快,在绿色背景下个体对道德词汇的反应更快。第三,红绿隐喻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红绿隐喻会促进被试对事件的判断朝向与其隐喻一致的方向偏移。即绿色背景组的被试倾向于将道德事件判断为更道德。红色背景下被试更倾向于将不道德事件判断为更不道德。
其他文献
鉴于空间飞行成本高、周期长、不易于开展实验,目前可以考虑以秀丽线虫等为生物模型在地面进行模拟微重力效应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作为真核生物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境遇,无论是人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的最大用户群,深受新媒体技术的吸引。但由于大学生自身对于某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也不断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关注下的互联网行业也不断催生出了大量的APP软件,它涉及到了生活的很多方面。而随着APP软件的应用规模的快速增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多样文化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少大学生呈现心理亚健康状态,影响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祖国美好未来的开创者,心理状况需要被重点关注,解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成为重要的现实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