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火山岩可以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由于火山岩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勘探条件的复杂性,火山岩油气藏又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而当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和稠油油藏复合为一体时,则成为一个更为艰巨的研究课题。其中涉及到三个重要环节,即火山岩的预测、裂缝性储层的储集和渗流系统的描述和评价以及裂缝性稠油油藏的开发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本文以大港枣园油田枣35断块火山岩油藏为例,系统开展裂缝性火山岩稠油油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模式的研究。
通过岩心、测井、开发特征等分析表明,枣35断块火山岩油藏为裂缝性双重介质稠油油藏,储层主要发育于气孔玄武岩、致密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中。在岩心观察和化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火山岩缝洞储层的测井综合识别技术。通过波阻抗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和基于多属性的神经网络岩性反演,开展了火山岩储层横向预测。在储层有效性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储量计算,建立了双重介质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气孔玄武岩的采出程度相对最高,但其地质储量最大,目前剩余可采储量仍然最多;裂缝系统地质储量小,而采出程度高。所以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基质系统中,因此基质岩块系统中的原油是主要的挖潜对象。
通过对热水驱、热水吞吐、井排交错吞吐和整体吞吐四种调整方案的对比分析,井排交错吞吐开采是最佳开采方案,与常规水驱开发相比最终采收率可提高5-6%。在对裂缝性稠油油藏渗流模式和采油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模式的优选,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并进行了开发先导试验。枣35断块蒸汽吞吐先导试验表明,蒸汽吞吐开采适合裂缝性火山岩稠油油臧的开发,吞吐生产产量与常规注水开发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含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开采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