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东部偏南处,北自靖边,南至富县,东起延长,西抵吴起,面积约2.5万km<2>,是我国最早进行石油地质勘探的地区之一。在构造演化上继承整个盆地的特点,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印支运动特提斯板块向北或北东方向运动,在右行剪切力的作用下,出现南北向凹陷,为半潮湿气候环境。岩性以三角洲相、湖相的灰黑色、深灰色泥页岩与浅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为主。
油田的勘探、开发以及钻探表明: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和油藏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因此,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调查砂体展布以及油藏富集规律成为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延长组厚度一般为400-1400m,总体呈现西薄东厚,北薄南厚的特点。在进行划分与对比过程中,遵循寻找全区分布比较稳定的五个主要标志层和一个辅助标志层。其沉积体系主要有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
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安塞地区三叠系沉积背景和构造演化研究成果,进行划分和等时追踪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以及层序地层模式,开展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储层反演预测,总体把握沉积体系分布规律,预测岩性圈闭类型及其群体分布。
层序地层学研究时主要利用地层接触关系、相旋回特征和相的突变界面、区域性特征界面(最大湖泛面)、河道砂体的叠置方式以及区域较好的对比标志层识别层序界面。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延长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和长3+2-长1期沉积。并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层序控制着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及储层的储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