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不断在消炎止血中草药的药用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选择合适且有效的中草药添加物,并评价其止血抗菌活性。体外评价指标选择较多,以往研究仅选择几种指标进行测试,其结果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止血效果,因此选择多种止血指标进行评价,建立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对筛选止血活性的中草药添加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聚集率(PAgR)和黏附率(PAdR)、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浆复钙时间(RT)、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7项指标进行体外止血活性评价,以艾叶等6种文献报道或药典有记载的具有体外止血及抗菌活性中草药为评价对象,并对可能地活性成分总黄酮、总皂苷、有机酸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的富集纯化,探讨止血及抗菌成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体外止血模型,增加13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相同测试,以充实完善模型数据库。利用模型对各中草药进行体外止血效果的比对。选取4种样品,进行小鼠出血及凝血实验,验证所得模型的可行性。止血实验发现,对粗提物,与生理盐水相比,TT测试发现0.1 ~ 10 mg·mL-1的三七、云南白药与止血环酸对凝血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好;血小板聚集测试(PAgT)与粘附测试(PAdT)发现0.1~10 mg·mL-1的侧柏叶、云南白药、止血环酸能显著的促进血小板聚集与粘附;RT测试发现0.1 ~ 10 mg·mL-1的侧柏叶、三七、云南白药显著的缩短RT;AT-III测试发现0.1 ~ 10 mg·mL-1的艾叶、侧柏叶、止血环酸显著的抑制AT-III活性,影响抗凝血酶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对纯化物,艾叶总黄酮、金银花有机酸及总黄酮含量的提高的提高能进一步缩短TT与RT;侧柏叶总黄酮浓度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其PAdR与PAgR,缩短TT;三七总黄酮及总皂苷含量的提高仅能够缩短TT,其它指标测试显示纯化前后凝血效果并无明显好转;蒲黄由延长RT变为缩短RT,而其它指纯化后效果无明显变化或更差;仙鹤草纯化后各指标均变差,仅在纯化前对TT有一定的缩短作用。抗菌实验发现,对粗提物,仙鹤草对变异链球菌抗菌效果最好,其MIC与MBC均为125 mg·mL-1;金银花对两株口腔细菌均存在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变异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分别为62.5 mg·mL-1、15.625 mg·mL-1,但无杀菌作用;三七对两株口腔细菌并未出现抗菌效果。对纯化物,侧柏叶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37.5 mg·mL-1;金银花对变异链球菌出现杀菌作用,且MBC为7.813 mg·mL-1;其它草药对变异链球菌总体抗菌效果并无明显好转。金银花提取物经纯化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为3.906 mg·mL-1,且MBC为37.5 mg·mL-1;侧柏叶MIC为300 mg·mL-1;蒲黄MIC与MBC均为250 mg·mL-1,仙鹤草MIC为62.5 mg·mL-1;三七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出现抑菌作用,其MIC为250 mg·mL-1。增加白芨等13种中草药体外凝血及抗菌实验,对21种样品所得数据建立体外止血模型,止血效果较好的有:侧柏叶、云南白药、黄芪、丹参、银杏叶、紫珠草、赤芍、当归。动物实验发现,3种中草药与空白组相比均可抑制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进而达到止血的作用。此外动物实验还表明,三七低剂量(5 g生药·Kg-1)促进止血,中高剂量(10、15g生药.Kg-1)活血;两面针高剂量(15g生药·Kg-1)的止血效果较好;这均与模型的评价结果一致。艾叶、侧柏叶总黄酮成分,金银花有机酸及总黄酮成分可能是其止血的有效成分;蒲黄总黄酮成分主要靠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促凝作用;仙鹤草总黄酮,三七总皂苷与总黄酮浓度的提高反而有抗血栓的潜质。侧柏叶黄酮类成分可能是对变异链球菌的主要抑菌成分;三七总皂苷很有可能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物质;金银花总黄酮和总有机酸成分是其主要的抗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成分,且效果较好;艾叶、蒲黄、仙鹤草总黄酮成分与其它成分协同抗菌。小鼠出血与凝血实验表明模型基本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