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许翰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翰(1065或1066-1133),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雎县)人,《宋史》有传。许翰在元祐三年(1088)中进士,及第后长期沉浮地方,任职期间,尽职尽责。许翰通晓经书,著述颇丰,著有《襄陵文集》《襄陵春秋集传》《玄解》《玄历》《易传》《论语训诂》《法言训诂》等书,然多已散佚,今已很难重览全貌。许翰一生历经英、神、哲、徽、钦、高等六朝,其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徽、钦二朝。徽宗时,其大肆崇道抑佛。许翰思虑深远,恐此种激进的行为引起社会动荡,上书徽宗,力言暂缓对佛教的更名易服等措施。宣和七年(1125),许翰被召为给事中。当时官场中充斥着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浮躁官风。许翰便上书时相,希望朝廷广开言路、优纳贤才,改善朝政之风。面对北宋末年盗贼肆起、民不聊生的景象,许翰又提出审法令、息兵戈、节民财、施仁政等治盗之策。但这些治盗之策并未解决困扰北宋历朝君主的盗贼问题,许翰也未从君主专制本身出发审视百姓聚众为盗的深层原因。同年,大臣孙傅因上言朝廷为优待高丽朝贡使,大兴劳役,加重沿途百姓负担之事而被罢免。许翰直言正谏,反对严厉处分孙傅,结果被落职宫观。钦宗朝,金军兵临城下,时值国难当头。出于个人的忠义与坚守,许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远赴而来,应诏入城。回朝后,他积极参政,再次直言正谏,弹劾六贼及其他不法官员,并连续上书钦宗乞求裁剪冗滥、广纳贤才;针对宋金和议之事,提出拒割三镇、力荐种师道等建议。榆次之役中,宋军大败,种师中战死,身为督官的许翰也被贬官责授。许翰性格外柔内刚,品性忠正,一生交友广泛,但许翰与李纲最为相和。他们志趣相投,品性相近。二人相识于馆职,以心相交;出入仕途,相依相携;远离庙堂之时,又倾心相挂。即便在许翰目昏发白、疾病缠身时,依旧时常与李纲以书信往来。据文集观之,今可考许翰交游对象,大多为其从政期间与他志趣相投的同僚好友。总而言之,作为生活在两宋之际的官员,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许翰坚持儒家道德与理想,忠君爱国,虽然并不能改变大局,但不失为当时的一位良臣。
其他文献
晚清时期,在民族危机加深、“教育救国”理念的共同影响下,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新式教育,并于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首次向全国发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号令。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近代义务教育已历经酝酿发端期和发展探索期两个阶段。国民政府发出“厉行义务教育”的号令,《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党报,旨在宣传国民党的施政方针和各项政策主张。《中央日报》消息来源渠道广且时效性强,在新闻消息传播过程中更具舆论引导力
学位
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以河北沿海地区汉代墓葬为时空范围与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域内物质文化发展状况,以墓葬分布、墓葬形制、随葬品特征等相关信息为参考资料出发,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图景进行探究。上述区域汉墓考古发掘以及相关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现汉墓众多,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成果较多,为开展本文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纵观已经公布的研究成果,由于对上述地区所发现的汉
学位
近年来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受到重视。以儿童群体作为“目标观众群”,使得博物馆活动策划在主题、内容等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对博物馆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可以说,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活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座博物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邯郸市博物馆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座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博物馆。其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本文尝试聚焦邯郸市博
学位
博物馆是实现社会美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面对群社会大众的社会美育需求,多渠道实现博物馆美育功能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而当下博物馆美育功能主要通过展览、公共教育项目和文创实体产品等途径实现,少有其他实现博物馆美育功能的途径。同时,近年来博物馆IP授权的跨界合作层出不穷,博物馆与游戏的跨界合作也时有发生且有长期发展趋势,游戏成为社会大众认知博物馆的新途径。所以本文在博物馆需要拓展美育实现途径和博物馆与游戏
学位
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A.S.康明斯认为:“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有着全新的角度,而博物馆恰恰是了解世界的窗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文化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同。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中小型县级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新窗口,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自身优势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究解决,以促进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了县级博
学位
本文以文人交游为中介来研究科举与文学的内在联系。笔者以尹洙和欧阳修源于不同科举人际关系的交游为中心,来梳理他们共同文学理念下的政治实践,包括对科举制的改革,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尹洙和欧阳修这两个人物来认识宋代科举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四点:一、科举制下的同年和同僚关系及本文研究人物——尹洙和欧阳修在这两种人际关系下的交游活动。随着宋代
学位
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研究是清代玉石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玛瑙器物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重新定义玛瑙文化价值,完善清代玉石文化体系。本文以现存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与资料记载,对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种类、材料、造型进行了梳理,进而分析玛瑙器物文化内涵,并总结出康乾时期御制玛瑙器物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主要以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馆藏玛瑙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清宫造办处档案,系统梳
学位
碑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承载了文学、书法以及图形纹样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辽、宋、西夏、金时期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是我国历史上多元文化发展、民族交流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主要着力于10-13世纪,即辽、宋、西夏、金时期所存留的碑刻的装饰纹样,从历史与艺术角度切入,结合地理位置、风格流派等影响因素,横向对比辽、宋、西夏、金碑刻的装饰纹样的异同,分析不同纹样的形成原因及发展
学位
在中国古代两性关系中,那些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且被认作不正当而难以公开的两性关系被称为“私情”。“私情”自古至今都是人类两性文明演进史中重要的组成。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中,两性私情成为宗法秩序下难以相融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秩序问题。中国古代社会对两性之间交往的建构与规范伴随着传统宗法社会秩序的演进而进行,“私情”的内涵及规制、防范措施具有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时代烙印。宋代社会是儒家意识形态进一步重振
学位
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原属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影像文本与书写文本一道视为史料来源,将以真实历史中存在过的女性人物为题材的历史影视作为研究对象,使其兼具妇女史、性别史及影像史学的跨学科性质;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系统梳理自20世纪中期至今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叙事、演变及其内在动因,考察其中所蕴含的身份政治、风俗文化、社会心态之古今异同。鉴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妇女史料的匮乏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