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实现经济的稳增长,是大势所趋,过去的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进。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以及低污染的特点,是产业优化升级的较好发展方向。江苏省的制造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且自1986年以来,江苏制造业产值跃居全国首位,一直保持至今,为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经济不确定现象较多的当下,企业由内部部门提供生产性服务,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在一定的区域内集聚发展,能够形成规模经济等效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本文从政府的视角,以外化和集聚为方向,研究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分析了江苏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基础,主要包括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具体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从产值、吸纳就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地位等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从产值、吸纳就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发现,江苏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第二,从政府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外化发展。通过分析,选取分析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研究表明:GDP、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水平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外化具有较大的作用,而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质量、产业结构、科研成果、经济开放程度在关联度分析中影响较弱。 第三,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演化的阶段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数据,分析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处的阶段,并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分析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集聚情况。结合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处的阶段,以及分行业集聚状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江苏省各市相对于浙江省各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竞争力。 第四,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外化与集聚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外化的路径是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江苏省经济开放的优势。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是通过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所处阶段,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集聚区的协同创新,加强集聚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