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林下浅沟形态及表层土壤颗粒分布特征

来源 :南昌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面积的人工纯林,特别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林下水土流失已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存在“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严重林下水土流失现象。浅沟作为其主要侵蚀形式,对林下土壤侵蚀量贡献较大;浅沟形态及表层土壤颗粒分布特征是林下土壤侵蚀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对浅沟水流侵蚀动力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反过来影响林下土壤侵蚀的进程和发展。研究马尾松林下浅沟形态及表层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浅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差分GPS(RTK-GPS)测量技术与Arc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应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马尾松林下浅沟形态及表层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初步构建了马尾松林地浅沟侵蚀发生的地形临界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浅沟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区域浅沟侵蚀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马尾松林下浅沟形态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的51条浅沟,归纳得出浅沟汇水面积介于2.33124.86 m2之间;长度介于2.0425.03 m之间;坡度介于6.28°48.74°之间;宽度介于1.005.52 m之间;深度介于0.141.20 m之间;宽深比介于1.6310.25之间;坡降介于0.060.67之间;横断面面积介于0.072.03 m2之间;沟壑密度介于0.242.40 m/m2之间。(2)浅沟侵蚀发生的地形临界模型。浅沟形态特征主要受坡面坡度和长度影响,且浅沟各形态参数间基本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浅沟坡度与汇水面积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研究区浅沟侵蚀发生的地形临界模型为tan(Se)·0.06=0.49。(3)浅沟表层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在雨滴击溅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下,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浅沟表层土壤颗粒以石砾为主,含量高达71.34%,粘粒和粉粒含量较少,仅为0.46%和0.45%。表层土壤颗粒含量在浅沟不同部位间分布差异显著。沿沟长方向,从浅沟上坡位到下坡位,沟底石砾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极粗砂、中粗砂、细砂、粉粒和粘粒的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沟坡和沟缘各粒级土壤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沟底相反;在横坡方向上,石砾含量表现为沟缘>沟坡>沟底,而极粗砂、中粗砂、细砂、粉粒和粘粒的含量均表现为沟底>沟坡>沟缘。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土壤水蚀和土壤风化影响。
其他文献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一,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当代
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给药恩诺沙星,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
孔子"仁"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根源便是"亲亲"和"爱人"。"仁"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应勇于挑战旧有模式,善于创新;对老人的孝敬不应仅体现在物质上的给予,更要关注其精神世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copeptin(和肽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为识别有高风险伴发房颤的慢性心衰患者提供临床诊治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第1个月及第1年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精神症状及自知力的状况。探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第1个月的一般人口学资
江苏省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以实验园区建设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体制;通过成立联合
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对家乡——江苏省沭阳县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查询,从地理、气候、土壤、植被、水系进行探讨影响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因素,结合家
结直肠癌患病率已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近10余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展较迅速,其疗效已得到肯定,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对机体创伤及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