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完整的梳理,并试图以此寻得一种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就其方法论原则而言,这一研究的内容包含着历史与逻辑的内在一致性。而之所以说本文是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进行的一次全面而完整的梳理是因为以往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研究大多注重其对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证而忽视了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另外三个论证,即“原子的质”、“时间”、“天体现象”的研究。与此同时,也轻视了普罗米修斯对马克思“博士论文”思想形成的影响力。事实上,马克思“博士论文”中有三个人物对其早期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作为古希腊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他一直是马克思所尊崇的精神偶像并对青年时期马克思精神气质和志业追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作为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对马克思后来所形成的唯物主义立场也有着长足的影响;晚期希腊自然哲学家伊壁鸠鲁高扬“自我意识”和强调个体自由的思想对马克思最终思想形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由此,本文以普罗米修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三个人物为切入点,通过对马克思“博士论文”基调、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意义的逐层阐述完成了一次对“博士论文”的全新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调是一种萦绕于青年马克思心中的“救赎情结”,这一情结表现在其“博士论文”中就是对于普罗米修斯的崇拜,本文将通过对青年时期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的阐述来解读他的这种情结;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显微镜”式的分析方法,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马克思熟练地运用了辩证法来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显微镜”式的分析方法发现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创新之处;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内容就是关于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差别的研究,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详尽的分析了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所存在的种种差别并且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原子偏斜”理论并认为这是其超越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之所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意义可以说就是使得“现实”自由得以实现。事实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虽然赞同伊壁鸠鲁的自由理论,但是他也发现了伊壁鸠鲁哲学中所存在的矛盾,马克思并不赞同伊壁鸠鲁那遁入内心以获得宁静的做法,马克思所要追求的是“现实”自由。可以说,马克思终其一生所关注的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在其早期哲学著作“博士论文”中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有待于发展的线索,同时在其中也展现出了青年时期马克思对哲学问题所理解的历史高度与理论深度,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思想成长的哲学跋涉印记以及由此所可能达到的思想境界。马克思“博士论文”是其终生著述的思想起点,无论他当时的思考是否有了明确的答案或是与后来的思想发展有着怎样的不同,当时的马克思能够进行这种独立思考就已经完全体现出了一定的哲学高度和思想境界。虽然在其“博士论文”中有很多想法是朦胧且模糊的,但是这种不成熟正是其日后思想成熟的一个基准线,正是由于青年时期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过程中的勤学苦思才使得其日后形成的唯物史观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形成具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