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运行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改革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卫生服务供给公平性和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浙江省宁波市的重要举措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为平台,组建并推广社区责任制全科团队的服务模式。随着全科团队模式改革的开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突显出来,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筹资和补偿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本课题在对首批实施试点改革的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况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运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总结经验及不足,进而提出进一步发展全科团队服务的策略及建议。研究对象及内容本研究以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个案,以全科团队服务为研究视角,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61名全科团队工作人员、506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心主任、团队成员、居民和门诊病人等进行定性调查。了解全科团队的人力资源现状、服务能力、服务成本、团队成员对工作的认知、态度,全科团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社区居民对和患者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常规登记报告采集、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专题小组访谈、成本测算、第三方外评估、SOWT分析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以社区责任制全科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和社区护士组合的团队模式基本形成,能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工作重心的转移,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得到了拓展,立足社区提供综合、连续、便捷、价廉的“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全科团队服务的利用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全科团队人员的观念、服务能力,服务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初步建立了社区首诊制与双向转诊制度,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区居民、卫生系统、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集中在人力资源、经济补偿、法律保障等方面,尚需在全科团队建设、运行机制、人员培训以及政策和经济支持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对策建议为规避风险,促进全科团队服务的规范化运行和持续发展,建议:强化政府领导和经济责任,加大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经费投入;深化人事配套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全科团队;依靠政策导向、经济杠杆作用,完善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加大全科团队人员培训力度,维持团队的相对稳定性;理顺全科团队服务管理,尽快建立全科服务团队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ART对A549细胞作用24、48 h后细胞的增殖水
近年来,口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法国“释意派”理论的探讨,注重对翻译话语的理解;然而,话语的重建并不仅仅是语言的对等或是语义的理解,本文试图从不同层次理解口译中“话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以及区域间的往来日渐频繁,干线公路在路网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干线公路交通状况不完全尽如人意,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事故时有发
本次研究工作通过参与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在前期收集图区和图区周边与之有关的区调资料及科研成果并预研究基础上,编制昌都县幅(区)的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在编制
本文主要就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就是财富,掌握了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拥有了财富,数据库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便于搜索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落幕之后,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发展也将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产业和众多领域。作为占我国终端能耗40%的房地产
随着网络科学研究中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发了人们对复杂网络研究的热潮,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谣言在人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是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
将清代中后期围绕<红楼梦>进行的各类批评放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来看,它具有一种集大成的意义,尽管仍在古代文学批评的大范畴中,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由于思想理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架桥横向预应力布置的方法开展了研究,分析了钢束布置偏上、布置在截面中心以及布置偏下三种方式的合理性,提出在支点处采用下弯预应力钢束形式,达到降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