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用语气词的用法及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内部成员较少的相对封闭的词类,但在口语交际中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意义过于空灵、有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待突破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忽视等一系列原因,目前在语气词的本体研究及应用研究中都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和挖掘的地方。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常用语气词“嘛”、“吗”、“呢”、“吧”和“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话口语语料库》、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实话实说》记音文本及老舍曹禺代表性话剧剧本为主要研究语料,运用信疑范畴理论、系统功能语法等多种语言学理论,综合采用多种对比分析方法,对所统计的语料进行全面细致的话语分析,分别研究各常用语气词的用法及功能,构拟出它们各自的语用功能网络,并讨论一些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问题。  全文共分十章,章次安排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是全文的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范围和语料、研究目标、理论、方法和意义等,最后讨论了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2章是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对语气词的分类、语气词的研究方法、语气词的研究视角等进行了分类总结,最后归纳出前人研究中有待改进的问题,如系统性不够、科学性不够、具体使用条件的分析较少、应用研究涉及较少等。  第3到第7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对语气词“嘛”、“吗”、“呢”、“吧”和“啊”进行分析研究。各章都先对有关该语气词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统计语料,根据句法分布对语料进行分类研究,然后尽量排除语句自身意义和功能的影响去讨论各语气词在不同分布条件下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最后通过多种对比分析,归纳出每个语气词的核心特性(核心特性分人际特性和语篇特性两部分,文章从信疑范畴角度来归纳核心人际特性,从关联性角度来归纳核心语篇特性),进而构拟出从核心特性到派生功能再到附加意义的语气词语用功能网络。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语气词“嘛”主要分布于陈述句末、祈使句末和句中停顿处,此外还可以分布于重复询问句末尾和弱反问句末尾。“嘛”的核心特性是“强传信”和“要求继续”:即说话人一方面对自己话语的合理性或真实性完全确信;另一方面又要求对方继续话题或者提醒对方自己将在快速调整好思路以后继续话题,另外还通过“嘛”的“强传信”性使语句与事实或语境建立关联。“嘛”的派生人际功能有“提醒”、“明示”、“劝请”等,派生语篇功能有“标示主位”、“标示话语调整”、“标示话轮转换”等,在具体语境下还可以产生“不满、无奈、撒娇、催促”等附加意义。  语气词“吗”主要分布于疑问句末尾,这些疑问句包括反问句、是非问句、回声问句和附加问句等。“吗”的核心特性是“传疑”和“要求继续”:说话人一方面对某事有疑问需要对方解答(在不同交际背景下的疑问程度有所增减);另一方面又要求听话人就自己的疑问点进行回答或作出回应,但是这种“要求继续”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或升调来表示,“吗”只起到凸显的作用。“吗”的派生人际功能有“询问”、“提醒”、“求证”等,派生语篇功能有“标示话轮转换”、“标示话题切换”等。  “呢”是一个用法相对复杂的语气词,主要分布于疑问句末、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我们把“呢”分成疑问句末的“呢1”和其他分布下的“呢2”两个,其中“呢1”具有“强传疑”功能,说话人对某事有疑有问,在省略问句中这种功能的表现尤为突出;而当说话人要求对方针对自己的话语进行思考或需要引起对方的注意时则要用到“呢2”,此时说话人对自己的话语是确信无疑的,因此“传信”是“呢2”的核心特性。从语篇上看,听说双方必须是在共享某一预设的基础上才能使用“呢”,“呢”同时标示着两种功能:“要求与上文对比”和“要求继续”。因此,我们把“呢”的核心特性概括为“强传疑/传信”和“要求对比继续”,其派生人际功能有“探究”、“引起对方思考”、“提醒”等,派生语篇功能有“主位标记”、“标示话轮转换”、“标示话题接续”等,在具体语境下还可以产生“不满、驳斥、无所谓”等附加意义。  语气词“吧”主要分布于祈使句末、疑问句末、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其核心特性是“弱传信”和“与上文关联”:说话人尽管对自己的话语有绝对的把握,但出于礼貌考虑使用“吧”来显示自己尚存疑虑,有时甚至征询对方意见,因此是一种“弱传信”;语篇上,“吧”的出现明确地标示“该句乃针对先前所说或所发生的情景而发”,建立或增强了该句与上文的关联。“吧”的派生人际功能有“婉转”、“求同”、“祈请”等,派生语篇功能有“标示话轮转换”、“关联标记”、“主位标记”等,在具体语境下还可以产生“猜测、无奈、商量、建议”等附加意义。  “啊”是所讨论的语气词中用法和功能最为广泛的一个,它几乎可以分布于所有句类的末尾和所有复句类型的某一分句末尾,传统语法中的解释也最为庞杂。根据我们的分析,“啊”的核心特性是“传信求应”和“与上下文关联”:一方面,说话人“对自己的陈述非常确信”并“要求听话人作出相应的回应”;另一方面,“啊”的出现“标示该语句乃针对当前语境所发”,有“与上下文关联”的功能。“啊”的主要派生人际功能有“提醒”、“申明”、“感叹”等,派生语篇功能有“标示主位”、“标示话轮转换”、“关联标记”等,在具体语境下还可以产生“呼告、讽刺、挑衅”等附加意义,在交际过程中,“啊”的人际功能往往表现过于突出,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其语篇上的作用。  在各章最后一节中我们还分别根据上述结论构拟出了各语气词的语用功能网络。  第8章是在第3到第7章的基础上进行的常用语气词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核心特性的比较,我们总结出如下结论:“嘛”、“吗”、“呢”、“吧”和“啊”的核心人际特性按照传信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嘛”>“啊”>“呢2”>“吧”>“吗”>“呢1”;“嘛”、“吗”、“呢”、“吧”和“啊”的核心语篇特性按照关联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排列为:“呢”>“吧”>“啊”>“嘛”>“吗”。接着对这些常用语气词的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出各语气词的具体使用条件,并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验证研究结论在语气词辨析和语气词使用中的实际效果。  第9章中简单总结了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词研究现状以及现行教材中语气词教学内容的编排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各语气词多种用法功能的难易度排序,并讨论了实现语气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设想;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关语气词的教材编写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  第10章是文章的结语,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同时,说明了本文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互文性是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概念,随着后续学者的阐发形成了互文性理论脉络。但是,以往的互文性研究一般都是以纸质的文字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当前的文本类型在媒介时代发
美空军空战司令部计划研制一种联合作战规划系统(JMPS),用于替代AGM-130/GBU-15 、AGM-142、联合正面攻击弹药(JDAM)、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风修正弹药散布器(WCMD) 和其他
作为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小说的形式上绝不甘于平庸。在她的短篇小说集《我,及其他》中,更是汇聚了各种叙事技巧。本文试图从小说叙事技巧切入,运用叙事学的理
自影视艺术产生后,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之间便有了互通性的机缘,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便是从语言叙事到影像叙事的转译过程。张恨水小说中蕴含的丰富影视元素,使得影视界一次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胡适、郭沫若、梁宗岱、徐志摩、冯至、戴望舒、卞之琳、艾青、王佐良、穆旦、陈敬容、袁可嘉等诗人在写诗的同时,都有从事诗歌翻译的经历。“诗人译诗”是中
目的: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因采用了定量阀进样的方式,其进样量为固定值,定量结果更加可靠,且重复性好。本文探讨了采用定量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市售虫草类保健品中虫草素、腺嘌呤
俄罗斯光电设计公司LOMO正提供一种供肩射便携式导弹武器系统用的MOWGLI 2夜间瞄准具。这些武器系统有SA 7、SA 14、SA 16和SA 18。该瞄准具重 1.9kg ,尺寸 30 8mm×96mm× 76mm ,采用一个带 6 0mmf11.1物
二十世纪,无论是在语言学界,还是在文论界,罗曼·雅各布森的名字都异常熟悉。他的语言交际“六因素”与“六功能”说至尽仍然是语言学、文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的关键词,“文学性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三十年代初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到上海,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了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生死场》,1941年到香港,在贫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花器官具有典型的十字花科特点,无花瓣油菜在花期不存在花冠层,这种特点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预防菌核病的传播。雄蕊心皮化是指花器官的雄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