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连续调亏灌溉条件下甘蔗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6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州半岛是我国重要的糖蔗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旱地甘蔗种植面积达13万h㎡。虽然该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热雨同季,适宜发展甘蔗生产,但是由于该地区降雨分布不均,常有冬、春旱或冬春连旱发生,干旱影响可长达8—9个月,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甘蔗产业的发展。为了分析调亏灌溉条件下甘蔗的灌溉制度,在简易大棚内进行不同亏水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试验设置正常灌溉(75%~85%)、轻度亏水(65%—75%)、中度亏水(55%—65%)3个水平,采用盆栽的方式种植,设12个处理,1个对照(正常灌溉),每种处理3个重复,共39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苗期和分蘖期连续亏水处理对甘蔗在伸长期的株高生长没有产生滞后性影响,但是会影响蔗径的生长;伸长期中旱、分蘖期和伸长期连续中旱则对甘蔗的株高生长和蔗径生长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分蘖期和伸长期连续中旱处理影响最大,与正常处理相比,株高和蔗径分别相差了80.0cm、0.49cm;分蘖期和伸长期连续干旱两种处理中先轻旱后中旱比先中旱后轻旱对甘蔗的生长抑制影响更大,两者株高和蔗径分别相差了31.5cm、0.28cm。试验结束时,甘蔗单茎重最大的是正常灌溉(CCCC),达到了1.20kg,最小的是分蘖期和伸长期连续中旱处理(CCMM),只有0.88kg,该处理不仅单茎重最小,株高矮,蔗径也细。所以,为保证甘蔗产量,分蘖期和伸长期不能连续遭受中旱。 (2)萌芽期中旱处理甘蔗的出苗率最大,达到了83.3%,比正常灌溉和轻度亏水的出苗率分别高出33.3%和16.6%;苗期中旱和分蘖期轻旱甘蔗的分蘖率增长最快,分蘖有效茎最多,达到366.7%,比正常灌溉高166.7%,苗期和分蘖期连续中旱处理(CMMC)的分蘖率最低,仅有183.3%;正常灌溉(CCCC)处理甘蔗的蔗茎伸长速度最大,为1.5cm/天,蔗径最粗,为2.32cm,株高最高,达到了246.8cm。 (3)不同亏水处理的甘蔗各阶段耗水实验结果表明,甘蔗萌芽期短,耗水量小,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4.52%以下;苗期稍多,占总耗水量的9.03%—13.03%;分孽期需要水逐渐增加,耗水17.02%—23.45%;甘蔗伸长期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大,这时候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9.76%以上。 (4)根据甘蔗耗水特性,设计了甘蔗的灌溉制度,分析发现苗期末期(4月)和伸长期(6~9月)甘蔗需水与自然降水总的耦合度较高,一般年份的8~9月份自然降水能够满足甘蔗需水量,无需灌溉,应注意排水。在不同月型下根据降雨资料制定甘蔗适宜灌溉制度为:湿润月(25%)、正常月(50%)、干旱月(75%)、极枯水月(95%)的灌水量分别为19.3mm、104.7mm、305.6mm、633.0mm,灌水次数分别为1、10、23、45。
其他文献
该文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基升温注渗氮时,注渗温度和注渗电压对l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注渗层成分、组织结构及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小掠射角X射线衍射技术(GXRD)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国获得了迅猛发展,但设施栽培的管理方式有别于大田栽培,特别是在环境相对独立的温室环境内,水热运移有其自身诸多特点,完全参照在大田中建立的作物水分
该文采用预浸热压成型工艺来制备CF/PPES和CF/PPEK单向复合材料,并对其浸渍工艺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主要的工艺参数.并对两种单向复合材料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进行
该文通过爆炸焊接、电子束焊接、机械加工等方法制备了带有性能错配界面的金属/金属系列试样.通过有限元方法和实验研究了金属/金属界面的断裂韧性、界面裂纹疲劳扩展行为和
新疆棉花产量巨大,人工采收效率低强度大,棉花机械采收快速推广。但机采棉含杂率高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产、销售与加工。含杂率成为机采棉和采棉机械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而现有
此文简单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含义,详细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具有的不足,并研究了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真空阴极弧法沉积CN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工艺参数的关系,不同温度退火后CN薄膜的结构,并且还比较了弯曲磁过滤器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此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建筑水文地质条件地基施工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该文以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凝胶燃烧法,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纳米晶BaFeO.应用DSC-TG-MS,XRD,TEM,FT-IR,BET,VSM等手段对BaFeO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组成-工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