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中95%以上的金银主要以碲化物的形式赋存在石英脉中,围岩以安山岩和粗安岩为主。三道湾子金矿床的金资源/储量达20吨以上,平均品位达15g/t。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三道湾子金矿床中硫化物在矿石及围岩中分布较广,其中分布最多的硫化物为黄铁矿。随着同位素测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位素测试分析技术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铁同位素和硫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热液矿床中的应用,在示踪流体演化,表生蚀变等来研究热液矿床的成矿演化和物质来源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研究通过对采自三道湾子金矿床体不同中段不同位置普遍存在的27件黄铁矿样品进行系统的铁、硫同位素的分析,辅以相应中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测温结果,对三道湾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热液流体活动进行反演。测试数据显示铁同位素的δ57Fe值从-0.27到0.988,硫同位素的δ34S值从-0.85到0.53,温度区间从200℃到290℃。反映出流体低盐度,低密度、幔源硫的特征。在130中段和170中段δ57Fe值和δ34S值整体较小,并向着上下中段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在130中段的数据分布区间较大,并出现δ57Fe值的正极值和δ34S值的较大值;而50中段的数据分布比较零散。各中段的测温数据显示170中段温度整体高于其他中段,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沿着构造裂隙进入浅源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矿过程,将其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阶段,成矿过程从130中段和170中段之间优先开始,成矿特点以富集铁、硫的轻同位素和温度相对较高为特点;晚期阶段主要出现在130中段,成矿特点以富集铁、硫的重同位素为特征,指示成矿热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化特点。同时,在130中段铁、硫同位素和测温数据均出现较大范围的区间分布也指示130中段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矿过程。在成矿阶段的晚期,130中段的成矿物质富集较多,残液也为含金热液,最终在130中段附近富集成矿,形成富矿段。铁、硫同位素数据在50中段出现与其他中段规律不符的异常特征,测温数据也显示双峰特点,推测50中段受深部流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