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抗争事件的媒介逻辑分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ns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日益频发,环境抗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抗争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社会的表达和维权渠道,公众借助媒介逻辑来丰富抗争形式,框塑抗争行为。本文以“媒介逻辑”为核心建构分析框架,回顾和梳理了我国环境抗争的历史演进,通过多案例分析法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媒介逻辑如何共同作用于环境抗争行动。首先,本文阐述了我国环境抗争事件产生的宏观结构性背景。在此基础上,回溯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环境抗争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梳理发现,政治机会结构的变化为环境抗争的发展兴起提供了可能;媒介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环境抗争形态,拓宽了环境抗争空间;媒介逻辑正日渐成为影响环境抗争事件发展和变迁的支撑性力量。其次,本文结合环境抗争的第四个阶段(2003年-2018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多样性且案例资料易得性的35个环境抗争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案例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借助大样本的质性资料分析来探索和研究“媒介逻辑”作为支配性逻辑作用于抗争事件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媒介使用、网络互动、弱者悲情框架、社会主义框架和违反规则框架是影响环境抗争事件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媒介使用”变量是环境抗争事件成功的必要条件,“弱者悲情框架”变量是环境抗争事件成功的充分条件。具体来说,对于环境抗争事件来说,媒介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比制度逻辑更具有影响力,能够在环境抗争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甚至可以影响环境抗争的走向,最终使环境抗争结果偏向抗争者,而媒介制度逻辑在环境抗争中更多的是作为解释型变量存在,不具有决定抗争走向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到,媒介内容逻辑和技术逻辑的影响力镶嵌于而不是独立于政治制度。最后,本文选取“环保运动的里程碑”厦门PX事件作为个案,结合多案例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呈现了媒介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制度逻辑在环境抗争中的相关机制和作用。研究发现:媒介技术赋权使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得以回归;解释框架和内容逻辑的运用大大提升了环境抗争的“公共性”品质;媒介通过制度逻辑勾连“国家”和“社会”,为环境抗争提供了弹性空间。此外,媒介对抗争意义的框塑和订定为公民民主参与理想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可能,呼应了全球媒体的民主化浪潮。
其他文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20世纪80年代我
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随着武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且集中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中短途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电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开篇,也带来了新时代我国“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美国CEO们认为,有两个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在公共事务上承担领导角色: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与具有相同兴趣的企业高管之间强大的人际网络 US CEOs believe there are two f
目的:探讨对46例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产妇随机分为预防组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针对偶蹄目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和国际畜类商品的贸易。口蹄疫病毒是一种感染性强,传播方式多样、可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和旅游目的地环境责任行为实施的关键主体,其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以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