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问题的提出,到国家政策的推动,再到地方示范性院校的实践探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基础,回顾历史,其发展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关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现了规模上的扩张。但是,由于资源的短缺、办学定位模糊等问题,学校办学实力、办学内涵并没有与办学规模实现同步增长,这必然会对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选择带来影响。2015年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应用技术大学要积极争取地方、行业及企业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多重资源依赖的组织,其发展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资源的供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由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持有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从而使学校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资源互补建立组织间的依赖关系。 本研究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以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单位的资源依赖为分析样本,尝试在影响应用技术大学路径选择的组织间建立资源依赖关系,通过学校与各资源持有主体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平衡中,理解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选择的基础,并就如何在实践层面延展和深化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做进一步的思考。 本研究聚焦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现状,关注前沿问题,尝试通过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来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现状是什么?第二,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学校如何在实践探索中体现?第三,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选择相关的资源持有主体有哪些?各主体所持有的资源有哪些?不同主体对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诉求是什么?如何满足各主体的利益或期望?如何保持长久的组织关系?第四,资源依赖关系下现有试点院校如何探索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学校在资源依赖关系的维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第五,多重资源依赖关系下如何实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创新和特色化? 基于上述分析逻辑,本研究除了绪论部分之外,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基础、规模、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客观的描述和系统的梳理,从而为后续问题的展开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即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总体路径与特色。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对路径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特色。第三部分,即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探索中资源依赖情况分析。要想实现外部组织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集聚,学校就应当明确哪些资源是发展所必需的?这些资源分别属于哪种组织?通过从管理者、促进者、支持者三个方面对外部组织进行划分,明确学校对各组织依赖的内容。同时,将外部组织作为资源需求主体,从执行者、接收者、使用者三个方面对外部组织在资源需求中的立场进行划分,剖析不同组织投资学校,组织自身所期望获取的回报或资源进行分析,明确组织间依赖关系建立的条件及维持的方式。第四部分,即个案研究。研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就案例学校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资源依赖状况、资源依赖关系的处理、资源依赖下学校发展路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五部分,即多重资源依赖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思考。 在全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本研究的一些思考。学校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组织环境发展联系,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路径的选择首要任务是协调好各组织之间资源依赖关系,利用地区组织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扶持,从而实现发展路径的创新化和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