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照利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并且难治和复发型仍是临床上的主要问题,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联合化疗结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现有化疗药物不敏感或在治疗后出现耐药,因此,研究新的药物联合治疗,对提高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极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ACEI),鉴于其有增强左心室和降低血压作用的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疾病的治疗[1-2],但是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表明,ACEI具有抗肿瘤能力,但其对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较少。卡托普利是ACEI类药物的一种,有研究证实卡托普利可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此次实验通过进一步观察卡托普利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卡托普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细胞凋亡主要有两种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依赖途径,其中caspase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aspase又可分为执行者(如caspase3、6、7等)和启动者(如caspase8、9等)。本实验主要研究卡托普利诱导细胞凋亡所通过的caspase8和(或)caspase9所诱导的凋亡通路。其中caspase8主要参与死亡受体通路,caspase9主要参与线粒体通路,通过此次实验,进一步阐明卡托普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希望通过探讨卡托普利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领域。   方法:   由本院血液科血液研究室获取冻存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复苏后进行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进行实验;配制0、1、10mmol/L的卡托普利溶液,分别加入一定数目的K562细胞中,培养24、48h后,WST-1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8、caspase9表达。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X±SD)表示。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WST-1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1mmol/L、10mmol/L)的卡托普利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h、48h后,细胞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   流式双染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P<0.01)和时间依赖性(P<0.01)。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8和caspase9,结果显示卡托普利作用后,caspase8和caspase9均表达阳性(P<0.01),说明卡托普利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凋亡既通过caspase8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又通过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依赖途径。   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实卡托普利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1≤浓度≤10mmol/L):卡托普利抑制K562细胞增殖与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相关。卡托普利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既通过caspase8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又通过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依赖途径。
其他文献
面对新的形势,互联网+符合了信息时代内的总体发展趋向。在农村范围内,互联网+在总体上推进了多领域的电子商务变革,呈现出独特的新优势。采纳互联网+的思路,在根本上推进全方位
细胞的特性及其生物学行为与其所处的微环境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及肿瘤血管的异常,常常导致实体肿瘤中呈缺氧状态,以往我们认为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主要影响
背景和目的:   老年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其中湿性AMD为国内外5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和致盲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