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品消费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国城市化进程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出行条件对油品消费及油品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油品消费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汽油、柴油等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可能通过拉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且油品消费结构差异可能引起地区间经济增长情况的不同。因此,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在地区间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且各地区油品消费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在采用一般均衡法、C-D生产函数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后,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1998-2012年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油品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各省之间存在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而以汽油代替柴油的油品消费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必须优化油品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消费效率,加大西部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区域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体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