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门诊就诊的患有厌食症的儿童为观察对象,运用DS01型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对厌食症患儿的舌象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厌食症患儿各种证型的舌象变化特点,客观地为临床辩证论治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42例符合厌食症患儿进行观察,运用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对厌食症患儿舌象进行采集分析,并收集患儿的一般信息、发病特点等,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厌食患儿舌象变化特点。结果:本次研究总共完成142份厌食症患儿舌象信息,将小儿厌食症分为三种证型:脾失健运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从收集数据分析,厌食症的儿童就诊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厌食症儿童发病年龄平均在4-7岁之间,其中发现厌食症患儿中脾失健运证型占主要部分,厌食症儿童发病时间脾胃气虚证在三种证型时间最长,脾失健运证时间最短。厌食症舌象变化特点中,三种证型中均以暗红舌占主要部分,其次为淡红舌,红舌。脾失健运证型中舌边尖红占全部证型的大部分比例,为66.67%;脾胃气虚证型中点刺舌占主要比例,为57.14%;脾胃气虚出现几例少见瘀斑舌。中医证型与舌色之间存在相关性,三种证型之间舌色组间比较,脾失健运证与脾胃气虚证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厌食症患儿各证型苔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厌食症患儿各中医证型舌形比较,舌瘦、舌胖、正常舌体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儿厌食症各证型舌色参数RGB、HSV、Lab中,对各证型舌色RGB颜色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值参数中,与脾失健运证比较,脾胃气虚证数值升高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各证型舌色HSV颜色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值参数中,与脾失健运证比较,脾胃气虚证数值升高较为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S值参数中,与脾失健运证比较,脾胃气虚证饱和度降低(P<0.05);对各证型舌色LAB颜色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值参数中,与脾失健运证比较,脾胃气虚证值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A值参数中,与脾失健运证比较,脾胃气虚证数值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用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厌食患儿舌色、舌苔、苔质等舌象特点及舌色三维空间分布对小儿厌食症的准确临床辩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通过采集的数据分析,厌食儿童舌象变化中,患儿舌色多为暗红色,其次为红色、淡红色,暗红舌代表血脉运行欠畅,暗红舌多为瘀、寒的引起,患儿舌苔颜色基本为白色,白色主寒、湿、邪热不甚,并且患儿舌苔厚薄均以薄为主,舌苔的厚薄可测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深浅,说明邪气不盛,病位尚浅,预后良好。三种证型均有剥苔、裂纹舌,剥苔、裂纹舌主津液亏虚、津液不能上乘滋养舌体,此苔质以脾胃阴虚证型多见,说明三者均有脾脏功能失常,脾阳不升,脾不布津导致。三种证型中以脾胃气虚证多见舌体胖大,说明津液输布失调、脾气虚弱之意。数据分析显示厌食儿童病机存在寒热错杂,主要为寒、瘀、湿,夹杂虚、热之象。从中可得出厌食症的各辩证分型中,导致厌食病因病机可能为脾胃升降失调,脾阳、胃阳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或久病生瘀导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