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传佛教山地佛寺空间组织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虽说佛教在其发源地并未受到重视,但其于一千多年前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并生根发芽,随后即开创了璀璨的汉传佛教文化。然而如今的佛教建筑在学术界并未受到较高的关注,更多是地方政府为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打造具有商业性质的佛教寺院,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世俗人们往往将礼佛文化视为实现自身某种欲望的途径,正如有人戏称“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面对国内佛教建筑的乱象,作为建筑工作者和佛教文化爱好者,笔者试图通过对佛教文化和建筑的研究,对现代佛寺的空间组织提供设计依据。本文着眼于汉传佛教的山地佛寺研究,并加上一个空间维度——四川,因其作为独立于华夏文明中原文化之外的文明国度,自古以来便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因此,本文将四川汉传佛教山地佛寺作为研究对象,从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开始,结合四川的地域性特征,再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由历史演变分析,到佛寺的影响因素研究,最后总结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的研究逻辑。从行文顺序上来讲为:第一章为绪论,论述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等。第二章和第三章为基础性研究,解读汉传佛教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寄托与物质寄托,分析影响佛寺空间的佛教精神与传统文化;针对四川地区的地域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四川山地佛寺空间内涵,为后面的系统性研究做基础准备。第四、五、六章为系统性研究,以最能代表四川山地佛寺的峨眉山古建筑群和遂宁广德寺为研究对象,从选址、朝向、布局和空间类型四个层面分析传达佛教精神的设计手法,并结合台湾现代山地佛寺的典型案例——法鼓山佛教教育园区和中台禅寺进行反向验证,最终总结出四川汉传佛教山地佛寺的空间组织规律,提出基于传统佛教思想的山地佛寺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佛寺建筑提供设计依据。第七章为全文结语,是笔者对全文立论和研究分析成果的总结。
其他文献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结构布局和形式优美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历史和灿烂的建筑文化。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巧妙地运用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对办公需求的不断加大,使许多城市产生了对中央商务区建设向往和规划设计的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现实背景,本文侧重于从应用形态
学位
学位
一大批传统工业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和工业结构调整,使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遗存成为大面积的城市伤疤。而从另外一方面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为解这一问题,国家多次提出扩大住房
学位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它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其中我省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其封闭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失衡、人民受教育程度不一致等问题。随着国家对乡村
当前,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能源的需求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制定能源战略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建筑用能已超过全国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