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文化背景下西昌地区景区小型酒店外部装饰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它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其中我省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其封闭的地理环境,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凉山彝族还保留着奴隶制社会的特性,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随着历史的变迁,凉山彝族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凉山景区酒店建筑如何在面临全球化和地域化的双重挑战中,找到符合本民族的发展之路是有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兼备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设计原则,才能够在来势汹汹的文化浪潮中找到自身的优势。  首先,文章对凉山彝族文化的相关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影响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除了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因素外,凉山彝族社会的森严等级关系、严密的家支制度,以及神秘的毕摩文化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凉山彝族建筑特色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笔者还总结了彝族民居中特有的结构形式、雕刻艺术和装饰纹样,这些传统的素材将成为我们后期设计实践中的重要参考。  其次,分析了影响景区小型酒店外部装饰的因素,提出景区小型酒店外部装饰的特征,再提出笔者认为酒店外部装饰中能体现传统彝族文化的设计要素。笔者结合实际调研案例整理分析了目前西昌地区景区小型酒店外部装饰的设计现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提出笔者对景区酒店现状的一些思考。  最后,总结了西昌地区景区小型酒店外部装饰的设计原则,即应体现彝族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功能性与美观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设计原则。酒店的重点装饰部分分别从材料、色彩、尺度、设计手法几个方面阐述具体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温室效应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使各国提出积极的碳减排计划,并建立碳关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带来了无限的契机和强大的动力。旧住区的更新改造不仅可以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
随着我国的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城市风景名胜区凭借区位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岳型城市风景名胜区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迅速,尤其是经济发展在近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结构布局和形式优美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历史和灿烂的建筑文化。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巧妙地运用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对办公需求的不断加大,使许多城市产生了对中央商务区建设向往和规划设计的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现实背景,本文侧重于从应用形态
学位
学位
一大批传统工业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和工业结构调整,使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遗存成为大面积的城市伤疤。而从另外一方面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为解这一问题,国家多次提出扩大住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