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动力位MRI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依预设标准,选取2015年02月-2018年03月粤北人民医院骨科四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0-61岁,平均48.7岁;6例四肢神经功能障碍,3例上肢神经功能障碍;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7例,D级2例。9例均在医师陪同下行中立位、过伸位、过屈位三种体位MRI检查。 2.PACS影像系统上测量三种体位下颈2- 7节段中除外脑脊液影消失节段的蛛网膜下腔正中矢状径、脊髓正中矢状径和动力位下损伤节段邻近椎体Cobb角,计算脊髓与蛛网膜下腔正中矢状径比值。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种体位两两之间采用基于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的LSD多重比较方法。根据Muhle分级标准对三种体位下颈椎损伤节段椎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资料采用R×C列表X2检验。 3.根据影像学测量结果和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案,术中记录损伤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情况,与术前影像测量推断进行一致性比较。 4.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一周和末次随访JOA评分进行比较,评估神经功能恢复。 结果: 1.在C3-4及以上节段三种体位下蛛网膜下腔正中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5及以下节段蛛网膜下腔正中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3-4及以上节段三种体位下脊髓正中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5及以下节段脊髓正中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3-4及以上节段三种体位下脊髓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5及以下节段脊髓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体位下椎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位最狭窄。 2.Cohens kappa系数=0.806>0.80,表示术前通过KMRI判断颈椎稳定性及术中探查情况高度一致。 3.手术后一周、末次随访与手术前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下颈椎椎管形态随颈椎体位变化,过伸位最狭窄; 2.颈椎KMRI较常规MRI可更好显示颈椎不稳、动态椎管狭窄,为选择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