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州,控关陇,连番部,通西域,是历代西北边塞的军事、政治要地,是文人出使边塞的重要通道,其特殊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俗影响着历代诗人,在此背景下孕育出的凉州诗歌,是河西地区灿烂的文化瑰宝。凉州诗歌源远流长,宋代凉州诗歌有其时代特色。本文意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与分析诗歌的基础上,研究宋代凉州诗歌与前代凉州诗歌的不同,探讨宋代凉州诗歌的特色,讨论宋代凉州诗歌的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简要阐述凉州在古代政治、军事、交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对本文研究的凉州及宋代凉州诗歌作一范围上的界定。追溯凉州诗歌的源头,梳理宋前凉州诗歌的内容。第二,讨论宋代凉州诗歌整体概况,分析宋代咏凉州诗人的构成。宋代亲历凉州诗人较少,多为未过境诗人,但其中有晁说之等人到达甘肃;有范成大、陆游等亲历边塞;有曹勋、苏辙等出使他国。其他诗人虽未过境,也没有到达边塞的机会,但他们有诗歌提到“凉州”“武威”“姑臧”“西凉”等,通过对比诗人构成,分析诗人的创作视角与想象空间,为进一步研究诗人诗歌奠定基础。第三,研究宋代凉州诗歌的特色。主要研究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凉州”意象。首先,宋代凉州诗歌在描述边塞战争,边地风景,人文景观等方面大体承接前代,但宋代咏凉州诗人运用想象,视角转换叠加等创作手法,宋代凉州诗歌出现征夫思妇形象的刻画,英雄形象的塑造与想象,记录当时军事、政事、官员日常生活、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等题材内容方面的突破与新变。其次,宋代凉州诗歌的情感基调大致为乐观昂扬、积极报国与悲凉伤感、冷静平和两种,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诗歌情感基调会发生转变,甚至同一首诗歌前后情感可能会不同;宋代凉州诗歌语言趋向朴实美,有少数民族语,俗语,口语,市井化词句,其意象多百姓生活常见意象、世俗化意象,风格追求平淡美,多用冷色系色调,重实用,摒弃华丽等,体现其设色之淡与“美刺”功能;宋代凉州诗歌的创作手法,主要为用典,以及以陆游为代表的“以梦入诗”。最后,从空间诗学的角度来讨论凉州诗歌中“凉州”意象的嬗变,发现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延伸,主要为自然空间的衍生,诗意空间的迁移,文化空间的辐射,出现了“地名”“边塞”“失地”“凉州曲”“曲牌”“词牌”“凉州艺人”“葡萄”“葡萄酒”“异域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意义,使得“凉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歌意象符号。第四,分析宋代凉州诗歌的价值。宋代凉州诗歌涵盖层面广,具有一定的文献学、史料学、地域文化价值。从文献学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文献的辑佚、校勘,辨伪等价值;从史料学来看,宋代凉州诗歌有补充宋代人物生平史料,宋代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史料的价值;从地域文化方面来看,宋代凉州诗歌中对于凉州地区山川河流,自然环境,植物,民俗的描述,对我们研究凉州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