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内生真菌转化姜黄素生成氢化衍生物的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Curcuma longa L.)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素类化合物是姜黄块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癌、抗氧化、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差、提取率低、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极大地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通过微生物转化法对姜黄素进行结构改造,可获得更高活性、应用范围广、商业价值高的姜黄素衍生物。本研究从姜黄块茎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转化姜黄素生成姜黄素氢化衍生物的菌株,然后分析转化姜黄素菌株的生物活性;通过优化其发酵培养基,提高姜黄素氢化衍生物含量;最后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差异表达基因,阐明姜黄素转化为姜黄素氢化衍生物的基因表达。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从11个产地的姜黄块茎中分离出62株内生真菌。通过姜黄素选择培养基筛选具有转化姜黄素能力的菌株。结合TLC和HPLC的检测,共筛选出7株可以将姜黄素转化为四氢姜黄素、六氢姜黄素和八氢姜黄素的菌株。7株姜黄内生菌经ITS序列测序,5株菌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 sp.,2株菌分别属于棒孢菌属Corynespora和节菱孢属Arthrinium。从GD姜黄块茎中筛选出的菌株中有1株具有转化姜黄素为四氢姜黄素、六氢姜黄素和八氢姜黄素的特征,该菌株鉴定为Fusarium sp.GD1。2.GD1菌株的形态特征:菌丝乳白色至淡黄色,菌丝从中心向周围扩散数个放射性黄圈,菌落边缘规则,菌落背面为同心环状;小型分生孢子为卵型较多,少有肾形,多数无隔,少有1个隔膜;大型成熟分生孢子多呈镰刀型,有明显分隔,多为1~2个隔膜,少有3个。GD1菌株的生长周期12 d,生长过程包括适应期、快速生长期和衰亡期三个阶段。3.进行GD1菌株生物活性研究,发现GD1菌株具有APX、CAT、SOD、POD、Ca2+Mg2+-ATPase、PAL和PPO等活性,其中CAT和POD活性较高,分别达到223.74 U·g-1和1640.59 U·g-1;GD1菌液中IAA含量为5.251μg·m L-1,具有促生活性;GD1菌株A/Ar为0.48,属铁载体高产菌株;GD1菌株还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4.开展GD1菌株抗氧化活性研究,试验表明GD1菌株菌液有效萃取剂为MAE和BAE,其最低浓度分别为0.5 mg·m L-1和0.6 mg·m L-1;GD1菌液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Fe3+还原能力,分别达到92.15%、87.76%和Abs3.000;总多酚、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分别达到264.45 mg·L-1、157.62mg·L-1和4.78 mg·m L-1。GD1菌株对灰霉葡萄孢和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抑菌率分别为77.44%和29.89%。5.进行GD1菌株的培养体系优化试验,分析GD1菌株的菌体生长量、HHC转化率和THC、OHC、HHC产量的变化,筛选出GD1菌株最佳培养基组分为:30 g葡萄糖、1 g尿素、1 g KH2PO4、0.5 g KCl、0.4 g Mg SO4·7H2O、0.01 g Fe SO4、最适p H值为7.0;在此条件下添加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菌液中四氢姜黄素和六氢姜黄素分别提高8.20%和44.31%。6.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GD1菌株转化姜黄素的不同培养时间样本,共获得15846个Unigenes,优化评估组装结果得到16008个Unigenes。试验表明GD1菌株转化姜黄素96 h与对照处理间有1786个差异表达基因Unigenes,其中表达量上调有1441个Unigenes,表达量下调有345个Unigenes。通过GO注释表明主要涉及酶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和有机氮化合物代谢等过程。筛选出与羰基还原酶、短链脱氢酶、烯醇-COA还原酶和NADPH依赖性黄素氧化还原酶等酶家族相关的5个基因,RT-q 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大气汞具有剧毒、长程传输和生物累积的特性,是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燃煤电厂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各种赋存形态的汞:元素汞(Hg~0)、氧化态汞(Hg2+)和颗粒态汞(Hgp)。其中Hg~0最难被现有烟气污染控制设备所去除。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在低温下对Hg~0具有高效的去除效能,但当温度升高(>100oC)时其光催化活性急剧下降。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贵金属改性TiO2可以显著改善TiO2
学位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寄主植物多达50多科400余种,是世界性的重要经济害虫之一,它的生命周期复杂,目前对已用过的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除P450、Car E、UGT和GST等已报道的抗性蛋白,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关键抗性蛋白呢?有哪些Cry毒素可以杀桃蚜的呢?揭示以上问题对抗蚜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首先,对基因芯片平台重注释,WGCNA和DEGs
学位
姜黄(Curcuma longa L.)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能。姜黄挥发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甲羟戊酸途径(MVA)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MEP)是合成萜烯类化合物的两种主要途径,萜烯合酶(TPS)直接催化萜烯类物质的产生。本研究开展氮胁迫条件下姜黄生
学位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产生的Cry毒素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具有特异的杀虫活性。Cry7Ab4全长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华侨大学合作发掘的Cry7Ab新成员,对小菜蛾幼虫无明显杀虫活性但可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而引起关注。基于Cry7Ab4全长对小菜蛾的作用特性,本实验室前期采用Pull-down和LC-MS/MS的方法,分离鉴定出Cry7Ab4活性区蛋白
学位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由于其能产生各种杀虫蛋白,因此作为杀虫制剂被广泛应用。表达Bt蛋白的转基因作物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种植,在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农业及种植业害虫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Bt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非靶标昆虫,如半翅目昆虫蚜虫的危害开始日益加重,一跃成为主要害虫。而目前对蚜虫的消灭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与如今倡导
学位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具有优越的光、电以及催化性能,在医用材料、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生物大分子来源丰富,天然具有纳米尺寸和多样的形貌,这些特点使得生物分子经常被用作模板合成金属纳米材料。其中,病毒外壳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模板之一。烟草花叶病毒作为典型中空棒状病毒,在纳米生物材料的研发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借助烟草花叶病毒的中空棒状结构,分别利用其内腔和外表面的作为反应位点用于合成系列一
学位
废水中染料等污染物的存在是当前全球环境关注的问题,在废水排入水体之前,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清除或降解是非常重要的。光催化技术可在光辐照下通过光催化剂将染料等有机物完全降解,在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光催化剂可结合生物和无机纳米材料的优势,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催化剂。本论文基于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e-E.coli)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学位
酶催化在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酶在恶劣环境中的操作范围有限或低可回收性,制约了酶在生物催化方面的潜力。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多孔活性载体,可以通过固定和稳定酶来克服酶的这些限制。近年来,MOFs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固体载体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其高度可调的有机配体以及潜在的空位空间,使其不仅可以作为酶的有效固体载体,而且也可以增强酶的选择性、稳定性和/或活性。本文旨在探
学位
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为维持全球碳循环平衡、减缓全球变暖做出了重大贡献,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生物质原料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其中,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多糖原料(如纤维素、地衣多糖、木葡聚糖、木聚糖、葡甘聚糖等)具有重大价值。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地衣多糖酶等,通过内/外切水解糖苷键将可生物降解的多糖水解成单糖、寡糖或它们的复合物,进而
学位
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 Fr.)又名鸡爪芹、大叶芹和紫花变豆菜等,隶属于伞形科(Apiaceae)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变豆菜属(Sanicula L.),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花变豆菜茎不分枝,花色为紫红色,集中分布于中国东北三省处,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目前学者比较关注伞形科中芹亚科和变豆菜亚科属下关系,但是变豆菜属属下亲缘地理学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
学位